白内障可以预防吗

2021-12-1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白内障是世界上致盲率最高的眼病导致白内障的原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年龄相关性因素也就是说当我们老了每个人都可能会得白内障只是发病年龄的早晚不同而已除了年龄外导致白内障的因素还有很多那么有没有什么方法能够预防白内障呢?

预防白内障可以这样做

防止眼睛接受长期、大量紫外线的照射

太阳光紫外线照射时间越长,患白内障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在太阳光强烈时出门可戴防紫外线的太阳镜。

预防控制糖尿病

糖尿病是白内障发生的一个高危因素,控制糖尿病可以减少白内障的发生。

避免白内障易感因素

晶状体对各种电离辐射敏感,如X线、红外线、紫外线等。生活中各种化学毒物及药物均可引起白内障,如药物中的糖皮质激素、氯丙嗪等,化学制剂中三硝基甲苯(TNT)、氟化物及各种重金属离子等。

预防脱水

人体在发生脱水的情况下,易损害晶状体,导致白内障发生。因此,一旦遇到各种原因引起的腹泻、呕吐,或在高温条件下大量出汗,都应及时补充液体,一般情况下,只需喝白开水、茶水即可。

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

人眼中维生素C的含量大约比血液中高出30倍。随着年龄增长,营养吸收功能与代谢机能逐渐减退,晶状体营养不良,维生素C含量明显下降,久而久之引起晶状体变性,导致白内障发生。得了白内障需要手术治疗但很多人提起手术都会有恐惧心理何况是要在眼睛上“动刀”特别是老年人总会有很多顾虑那么年龄大了可以做白内障手术吗?

白内障手术后会不会“复发”?

随着现代医学水平的进步以及眼科手术设备及技术的发展,白内障手术已经发展为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之一,尤其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仅在表面麻醉下即可很快完成手术,切口小于3mm。手术过程主要是在眼部制作切口后,通过超声乳化仪将眼内混浊的晶状体粉碎并吸除,随后植入起到替代作用的人工晶状体。手术过程中患者无痛苦,一般十几分钟即可完成,术后视力恢复快。白内障手术后会不会“复发”?正如上面所述,混浊的晶状体已经在手术过程中被完全的吸除,且人类的晶状体是不可再生的组织,因此并不存在所谓的白内障“复发”。但是,为什么少部分患者在白内障手术后视力又会再次下降呢?术后的视力下降可有很多原因,例如出现眼底病变、人工晶状体脱位等等,以及最常见的原因:后发性白内障。什么是后发性白内障?在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替换的人工晶状体需要植入到晶状体囊袋当中。后发性白内障指的就是发生在这个囊袋后层的混浊。那么,可能有人会有疑问,既然这层膜会发生混浊,为什么不在手术的时候一起拿掉呢?晶状体的囊膜是维持人工晶状体位置的重要结构,相当于支架的作用,手术时必须完整保留,用来支撑人工晶体。但是后囊膜上有一些细胞,这些细胞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进行增生以及纤维化,当增生的细胞布满整个后囊膜,就出现后囊膜混浊,从而再次阻挡光线进入眼内,这时候就发生了后发性白内障。后发障该如何治疗?一般患者在听到自己发生了后发性白内障的情况会出现担忧的情绪,其实完全没有必要。后发性白内障的治疗很简单,可在门诊使用激光把混浊的后囊膜的中央部分打掉,让光线能够进入眼内,就能够恢复视力。整个治疗过程仅在门诊就可完成,只需几分钟,安全且无痛。白内障术后的注意事项?虽然后发性白内障的治疗非常简单,但仍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如果白内障手术后出现了视力下降,医院检查,由医生检查后做出明确诊断。眼球结构极为复杂,任何一个部件发生问题都会导致视力下降。如果是患了眼底病或人工晶状体出现了脱位,则需要进一步治疗,切不可延误了治疗时机。因此,患者在进行白内障术后还应该定期复查,出现问题时能够早发现、早治疗。

本期嘉宾

杜磊

医院

(医院)

眼科中心眼二科副主任医师

耶鲁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犹他大学眼科中心博士后。湖北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青年委员;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眼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常务委员;武汉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眼生物材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微循环协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白内障学组委员。

擅长复杂白内障的诊断和手术治疗,玻璃体视网膜疾病和复杂眼底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复杂眼外伤的诊断和手术治疗,青光眼及视神经疾病的诊治等。

湖北之声

《健康合伙人》节目

首播时间:11:00——12:00

重播时间:20:00——21:00

次日凌晨4:00——5:00

欢迎加入《健康合伙人》听友群

图片来源:摄图网

编辑叶静

视频创意制作叶静张伟杰

友情出演罗冰

编审柳芳马林

监制洪燕简然徐曼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epw.com/jbby/120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