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构之强远超想象数据告诉你i9129
2023-9-2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在首次听到12代酷睿要采用混合架构的异构设计时,很多人的内心是有些迷惑的:能效核在性能、调度上能让人满意吗?
多年来,厂商为了提升处理器性能可以说是想尽了一切办法,这又可以分为单核性能、多核性能两个方面,二者缺一不可。
单核性能越强,打游戏时帧率越高;多核性能越强,多任务处理越得心应手。
在以往,处理器内的每个核心都是完全相同的,而要想提升性能,无非需要在工艺、架构、频率几个角度下手,或提升某一个方面,或提升某几个方面。
近几年,处理器大打“核战”,不断增加核心数量,无论工艺架构还是功耗发热都越来越吃力,长此以往必然要走入死胡同。
Intel12代酷睿则换了个角度思考,因为目前极少有软件、游戏会需求8个以上的核心,而且并非所有的应有都需要强悍的单核性能,比如3D设计、渲染、建模、视频剪辑这些生产力相关的工作,需求更强的多核性能。
这个时候,如果继续单纯地堆砌高性能核心,其实是非常浪费资源的事情。Intel12代酷睿在继续升级工艺、高性能核心架构的同时,就引入了结构简单、功耗极低、采用Gracemont构架的全新能效核(E核)。
那么,能效核到底能带来多少性能提升?我们以12代酷睿旗舰i9-K为例,它有8个性能核心、8个能效核心,支持24个线程。下面通过几个对比测试看看它的表现师如何!
测试平台如下:
i9-K关闭能效核,使用8个P核进行测试,CINEBENCHR15的多核跑分是cb。
所有核心全开,CINEBENCHR15多核跑分是cb,8个E核带来了40%的性能提升。
关闭能效核心,使用8个P核进行测试,CINEBENCH20的多核跑分是cb。
开启全部核心,i9-K的多核跑分达到了cb,提升幅度为37%。
i9-K构架图
从i9-K的构架图可以看出,4个E核的面积仅相当于1个P核,8个E核大概等效于2个P核。
这就很好算了,i9-K用了2个P核的晶体管数量(25%),带来了37~40%的性能提升,这还是在E核没有开启超线程的状况下实现的。
如果某一天Intel开启能效核心的超线程,那么这25%的晶体管数量甚至能带来50%的多核性能提升。
现在大家应该能够明白,能效核并非是凑数的,它能实实在在地提升处理器的多核性能。
测试数据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