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警惕中老年视力ldquo杀手r

2022-7-19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导读

上海是中国最早步入老龄社会的城市,目前上海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率为19.58%,这意味着,5个上海人中就有1个老人;而这一比例仍在上升。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随着年龄增长,步入中年以后,人体某些机能也会逐步退化,眼睛当然也不例外。

健康财富周刊专访医院眼科主任、主任医师沈念慈教授,让她谈谈老年视力的威胁有哪些,应该如何预防。

视力杀手一:老花眼

48岁的王阿姨年轻时视力挺好,近年来她发现看远处还挺清楚,看书看报时视物有些模糊。她估计自己一定是老花眼了,就去店里通过试戴买了一副老花眼镜。但没过多久又觉得戴着不舒服。

王阿姨的这种情况在老年人中十分常见。沈教授说,这是由于随着年龄的增长,眼睫状肌的收缩力下降、晶状体的弹性减退,导致眼的调节功能减退而用眼看远物较清楚,看近物模糊。这在医学上称为老视现象。发生老视年龄一般在45岁左右。

老花眼的治疗手段主要就是配镜。沈教授提醒读者,千万不要像王阿姨那样随便买一副老花镜了事。应通过专业验光,配戴适合个体的眼镜。并且老花之后,度数不是一成不变,而会逐年加深,应该定期更换。

预防措施

1.经常眨眼,转动眼睛,锻炼眼肌,延缓衰老。高度近视者慎练。

2.正确掌握阅读方法,读书时要舒适地坐着,全身肌肉放松,读物距离眼睛约30厘米以上,不要过分前倾。否则,会影响到背部肌肉的劳损,不要在床上看书,过度疲劳时不要强行读书。

3.要集中一个小目标注视,不要用斜视的余光看东西。

4.从暗处到阳光下要闭目,不要让太阳光直接照射到眼睛。看电视、电影的时间不宜过久,保持好视力。

5.注意锻炼。要多做些全身运动锻炼,增加全身血液循环对眼肌都有益处。

视力杀手二:老年性白内障

70岁的陈伯伯几年前就发现有白内障,他对接受手术有些顾虑,想尽量晚一点“动刀”,还听人介绍买了号称能治愈白内障的眼药水。

人的眼球内部(眼球前段)有一晶莹剔透的水晶体,其直径约9毫米,厚度4毫米多。水晶体外包以透明囊膜,内为透明晶体皮质,中间为核。水晶体可因各种原因混浊变白而不透明,即称为白内障。沈教授指出,老年性白内障是全球第一位致盲性眼病。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常见病。70岁以上人群中95%的人可有白内障,到了80岁以上,几乎个个都有白内障。

沈教授指出,对待白内障应该有正确认识。像陈伯伯那样惧怕手术是不理智的。事实上,手术是治愈白内障唯一的选择。目前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术,通过眼球角膜缘的一个小切口,将晶体前面囊膜去除一部分,形成一个圆形开口,利用超声波将混浊的晶体核和皮质粉碎乳化,再由注吸系统将它吸出,并可植入人工晶体。通过手术能让白内障患者的“心灵之窗”再度明亮起来。另外要强调的是,目前没有一个药物可治愈白内障。临床上使用的各种滴眼液、维生素等,均是为了延缓疾病进展,并不可能达到“治愈”效果,读者不可偏听偏信小广告。

预防措施

1.生活与运动。起居生活要规律,不要过于劳累,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经常参加户外活动,如散步、慢跑、游泳、做操等,以增强体质,延缓衰老。

2.饮食。不吸烟,少饮酒,少食糖果甜食,少食高胆固醇的食物,不宜多吃辛辣之品,饮食宜清淡。应多饮水,多食富含营养、易于消化、健脾补肾养肝的食物,多食绿色蔬菜水果,特别应多吃柑橘类水果和葡萄、柠檬、香蕉及杏子等。

3.注意用眼卫生。

(1)老年人阅读30分钟要休息片刻,光线要柔和。

(2)看电视、上网不要太久、太近。

(3)避免做精细的用眼工作,

(4)夏季出门戴墨镜。可选用灰色、绿色和茶色,透过这些镜片所看到的景物宜人,颜色变异小,不造成色觉干扰。

(5)注意矫正屈光不正,有屈光不正(远视、近视或散光)的老年人,医院验光检查。配戴合适的远用镜或老花镜,以避免视疲劳,防止白内障的发生。

专家简介

沈念慈

医院眼科主任医师,行政主任。上海市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光眼学组组长。长期从事眼科的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诊治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等眼科疑难疾病,尤其对老年病人的诊治在学术上有一定的成绩。

专家门诊:周一下午、周五上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epw.com/jbzd/125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