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吗手机接通必须要等三秒

2019-2-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从前—

时光很慢,节奏很慢

等一个月邮件,一次电话聊很久

现在—

茫茫人海,华灯璀璨

刷着手机,却停不下匆忙的步伐…

手机改变生活

作为每天陪伴你时间最长的小伙伴,各种场合都会有不同玩手机的;工作、购物、社交、地图…或联系家人朋友、或记录点滴、亦或挤在地铁和公交里,刷手机成为最好的消遣方式。

享受科技的高效便利的同时

不知不觉,身体也承受了不小的负担

/

年3月

美国国立卫生、意大利拉马齐尼研究院

一项几千只动物实验证实了辐射导致癌症发病率提高

/

其实,手机辐射的“威力”,

不只有致癌…

德国一项研究发现,常用手提电话的人患上眼癌的机会比其他人多出三倍。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环境卫生监测所测试发现,使用手机能引起神经衰弱。另外,也影响到皮肤的病变,引起青春痘、黑斑、皮肤早衰、油脂增多、晦暗瘙痒等问题性肤质。

美国马里兰州一名患脑癌的男子认为使用手机使他患上癌症。有研究证实,使用手机时,会有40%至60%的辐射量直接渗透到脑部一寸到一寸半到深度,而且手会在脑子里积累。

聊到这里,忽然想到这两天冒出的痘痘

原来,也是熬夜+手机辐射引起的!

那么,对于我们离不开的手机

你真的了解该怎么使用它吗?

下面,评测君来为你支招—

/教你如何减少手机辐射/

↓↓↓

手机不用时关闭电源

手机的辐射是由于天线不断发射和接受信号。

即使不使用手机,也要和基站不断进行信息交换,以确定手机的工作状态,手机位置等等。因此记得将手机电源关闭不要设置在待用状态。

△图片来自网络

电话接通3秒后再贴近耳朵

手机属于脉冲辐射,接通电话的瞬间有很强的辐射。

所以,在按下接听键3秒之后再放到耳朵上,辐射会减少整个通话过程的50%,因此最好用免提或耳机来接听电话,这样可以减少90%以上的辐射。

△图片来自网络

避免低电量、信号弱时接电话

手机信号弱的情况下,辐射会成几十倍甚至几千倍的增长。假设信号强度满格为四格,那么当信号强度为三格时,辐射度就会增强上百倍。

同样的道理,电量低会引起系统加大发射功率,辐射增大。

△图片来自网络

不要放枕头边

手机辐射对人对头部危害较大,它会对人的中枢神经系统造成机能性障碍,引起头痛、头昏、失眠、多梦和脱发等症状,面部还会有刺激感。

因此,睡觉时注意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边。

△图片来自网络

接电话时不要移动

一些人喜欢打电话时踱步、走动,实际上会造成接受信号的强弱起伏,引发不必要的短时间高功率发射。

此外,在行驶车上,手机为了避免频繁的区域切换,提供大功率服务,增大辐射。

△图片来自网络

玩手机后要洗脸

长时间在玩手机电脑,会对皮肤有辐射伤害。洗脸之后会对皮肤有清洁作用,减少痘痘、粉刺和黑斑的滋生。

△图片来自网络

不要侧身玩手机时左右侧身对眼睛压迫力是最大的,容易出现视力偏差,枕头会造成供血不足,影像重影,最好是仰着玩手机。

△图片来自网络

多喝绿茶能防辐射

长期受到手机辐射的用户,他们的收缩压、心率、血小板和白血球的免疫功能等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引起神经衰弱、眼晶体混浊等症状。

美国夏威夷大学有研究显示,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脂多糖,它可以改善机体造血功能,在短时间内增强机体非特异性免疫力。饮茶能有效地阻止放射性物质侵入身体。

△图片来自网络

小贴士手机辐射对孩子影响更大,因为他们大脑处于发育状态,脑组织吸收电磁波的能力比成人强,还是少用为宜。另外,多喝茶水,有很好清心明目,保护视力的效果。除此之外,生活中很多膳食,如新鲜水果、蔬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都具有抗辐射功能;仙人掌和仙人球具有吸收电磁波辐射的“特异功能”。总之,别对手机危害置之不理,手机致癌有很长的潜伏期,长期使用会引发病变。

其实,使用手机

你光知道这些还不够喔~

学会正确保养和使用手机电池

也很重要哦~

它与手机寿命、流畅体验、

以及一些安全隐患息息相关——

电池越来越不耐用?这是正确充电方法!

1.手机电量到20%就该充电,用尽后再充对电池伤害大。

2.过度充电会加快电池损耗速度,充满之后尽快停止。

3.手机发热时停止充电,发热对电池和内部元器件有不可逆的伤害的。

4.充电宝无法保证电流的持续稳定输出,易发热不建议长期使用。

5.手机电池电量维持在65%至75%之间寿命最长,是第一理想水平;第二理想水平是45%至75%,但这要以手机正常使用为前提。

看完本期评测,有没有对

如何正确使用手机、减少辐射伤害

有更深的了解呢?

赶紧







































白癜风患者的守护天使
治疗白殿疯点北京中科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epw.com/jbyf/99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