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膜缝合型后房人工晶体是否适用于儿童患者
2017-3-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白内障手术首选的方法是在囊袋内植入人工晶状体,但是对于一些特殊儿童患者(如马凡综合征、先天性晶体脱位等),由于生理结构的原因,很难将晶体放入囊袋内。对于此类患者,以往有医生选择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合并张力环植入或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悬吊,但并发症有高眼压和角膜水肿等。
为了研究虹膜缝合型后房人工晶体(PCIOL)对特殊儿童患者的治疗效果,RAVISHAH等人报道了一项回顾性研究,研究纳入了年至年在该院植入虹膜缝合型PCIOL的12位患儿,共17只眼。其中6眼(35%)有遗传性或特发性晶体脱位,5眼(29%)是马凡综合征,4眼(24%)是外伤手术后的无晶体眼,2眼(12%)为玻切术后无晶体眼。平均随访时间为4.69±3.21年,手术时的年龄平均为7.21±3.78岁,观察手术前后视力和并发症的变化情况。
表1每位患者的个人情况、术前视力、术后视力、随访时间及最近的最好视力
表2七位术后晶体脱位患者植入的晶体类型、缝线型号、缝线方位、处理方法及最近的最好视力
结果显示:7只眼在术后平均12.11±11.97月发生1次晶体脱位,2名马凡综合征患儿脱位2次。有马凡综合征、特发性或遗传性晶体脱位的患儿较其他无晶体眼患儿发生偏位的概率更高(71%vs29%)。12只眼术后视力得到改善,从术前0.80±0.6logMAR到术后0.35±0.5logMAR(P=0.),其中最好的一位提升超过4行。1眼有马凡综合征的患儿脱位后8个月发生视网膜脱离,1名病人术后发生晶体嵌顿。
作者最后总结道:虹膜缝合型后房人工晶体是一种短期有效的治疗小儿无晶状体患者的方法。过程是安全的,并且病人视力可显著改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出现晶体脱位,脱位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加。随访1年,脱位率是50%。尽管使用9-0聚丙烯缝线和Siepser滑结有稍好的效果,但脱位的风险存在仍旧存在,这项技术的使用需要谨慎考虑。
本实验具有临床意义,大多数医生很少做虹膜缝合型后房人工晶体,对于并发症和效果并不了解很清楚,该研究简洁清晰地介绍了手术效果、并发症等。但不足之处是没有对照组。所以虹膜缝合型后房人工晶体的使用与否还是需要继续观察。
图1植入的人工晶体型号及参数
图2人工晶体缝合于虹膜后及UBM检查视图
(本文表格取自原文,图片取自网络)
原文:
RaviShah,MitchellP,etal.Long-TermOut北京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北京看白癜风哪间医院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