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堂眼底镜的检查
2021-12-3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m.39.net/pf/a_5131646.html
来源:天津万里路视光培训学校
编辑:Alice
排版:陈东
视光微课堂
今天的微课堂课程内容主要围绕视网膜的结构(视细胞、视盘和黄斑),以及眼底镜的使用方法。
1
视网膜的结构
如上图所示,人的视网膜就像相机的底片,外界物体通过眼的屈光系统成像在视网膜上。因此,只有视网膜能够较好成像,人们才可以看清外界物体。
上图为眼底图,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视网膜上的重要组织结构及其作用:
?视细胞:在视网膜上有两种视细胞非常重要,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外段呈圆锥形,其膜盘与浆膜连续,含视紫蓝质,感强光(明视觉)和色觉,分布在黄斑区,约有万个。
视杆细胞外节则为圆柱形,膜盘与浆膜分离,含视紫红质,感弱光(暗视觉)和无色视觉,分布在视网膜周边部,约有1.1亿~1.25亿个。
?视盘:也称视乳头,位于眼球后极稍偏鼻侧,直径约1.5mm,是视神经纤维汇集穿过巩膜的视神经筛状板处形成的淡红色部位。其中央呈漏斗状,称生理凹陷(视杯),其形状、大小、位置、深度因人而异。一些青光眼的患者杯盘比是非常大的。视盘无感光细胞、无视觉。所以在正常视野中存在一个盲点叫生理盲点。视盘有丰富的血管所以呈淡红色。
?黄斑:视网膜内面正对视轴处(后极),距视盘约3~4mm的颞侧稍偏下方,有一椭圆形凹陷区称黄斑。其直径约1~3mm,为锥细胞集中处。黄斑区没有视网膜血管,此区营养主要依靠脉络膜毛细血管层供应。该区中央有一小凹称中心凹,直径约0.2mm,此处视网膜最薄,只有锥细胞,视网膜的其它各层均向旁侧散开,呈斜坡状。光线到达中心凹时能直接照射到锥细胞上,是中心视力最敏锐之处。
2
眼底镜的使用方法
接下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眼底镜的使用方法:
眼底镜又称直接检眼镜,它可以使我们的视网膜成像成一个正像,检查的时候适合在暗室中进行,患者在暗室中的瞳孔会放大,因此可以检查的范围更广,物像更为清晰。我们也可以使用散瞳的方法,使患者瞳孔散开,不过在散瞳时要做一些检查,确定患者是否适合散瞳,以排除散瞳后青光眼的发生。
检查时采取四左四右的原则:检查右眼时,检查者位于患者的右侧,用右手持镜、右眼观察;检查左眼时,则位于患者左侧,用左手持镜、左眼观察。
正式检查眼底前,先用彻照法检查眼的屈光间质是否混浊:用手指将检眼镜盘拨到+8~+10(黑色)屈光度处,距受检眼10~20cm,将检眼镜光线与患者视线成15°角射入受检眼的瞳孔,正常时呈桔红色反光。如角膜、房水、晶体或玻璃体混浊,则在桔红反光中见有黑影。此时令患者转动眼球,如黑影与眼球的转动方向一致,则混浊位于晶体前方;如前向相反,则位于玻璃体;位置不动,则混浊在晶体。
彻照方法检查之后,我们正式检查患者的眼底情况:检查眼底嘱患者向前方直视,将镜盘拨回到“0”,同时将检眼镜移近到受检眼前约2cm处观察眼底。如检查者与患者都是正视眼,便可看到眼底的正像,看不清时,可拨动镜盘至看清为止。
检查时先查视神经乳头,再按视网膜动、静脉分支,分别检查各象限,最后检查黄斑部。
检查视神经乳头时,光线自颞侧约15°角处射入;检查黄斑时,嘱病人注视眼镜光源;检查眼底周边部时,嘱病人向上、下、左、右各方向注视、转动眼球,或变动检眼镜角度。
检查左眼时,改以左手持眼底镜,站在受检者左侧,以同样步骤以左眼观察之。
观察顺序:观察玻璃体→检查视乳头→视网膜血管→同时观察视网膜(各象限色泽)→检查黄斑部→中心凹反光
3
总结
观察视神经乳头的形状、大小、色泽,边缘是否清晰。观察视网膜动、静脉,注意血管的粗细、行径、管壁反光、分支角度及动、静脉交叉处有无压迫或拱桥现象,正常动脉与静脉管径之比为2:3。观察黄斑部,注意其大小、中心凹反射是否存在,有无水肿、出血、渗出及色素紊乱等。观察视网膜,注意有无水肿、渗出、出血、剥离及新生血管等。版权声明:本文版权归天津万里路学校和中国眼镜科技杂志社所有。欢迎转发,如需转载请与平台编辑联系。
小小课堂,大大学问。如果在验光配镜过程中你也遇到同样的问题和困惑,快来与我们进行交流讨论吧,把想说的话编辑留言写在下方,等着你哦!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