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历史人工晶体是如何被发明的

2016-11-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人工晶体的研究始于18世纪。

年,意大利眼科医生Tadini首次介绍他研制的一个类似晶状体的椭圆形透明小体,在白内障术中放入患者的角膜后面,植入原晶状体所在位置,取代混浊的晶状体,使白内障患者手术后恢复正常视功能的设想。

l年意大利眼科医生Casamata根据Tadini的介绍,用玻璃制造了一个类似的人工晶体,并在一次白内障术后植人了一位患者的眼内,结果正如他预料的一样,人工晶体在植入后很快就脱位于玻璃体。

虽然他对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尝试失败了,但他被认为是植入人工晶体的先行者。

在Casamata植入人工晶体失败后,人们认为对付手术后无晶状体眼最好的方法,还是在手术眼的角膜前放置一片凸透镜,就可以较清楚地看到物体,此即为以后的无晶状体性眼镜的应用奠下基础。

此后人工晶体的研究处于静止阶段。直到20世纪40年代,英国医生Marchi及Bangerter在猴眼上做过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的实验,但由于理论与技术的原因以失败而告终。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医生HaroldRidley发现许多飞行员受伤眼内有飞机舱盖的有机玻璃小碎片,对眼组织相对无毒性,不会引起太大的组织反应,而启发他用有机玻璃制造人工晶体的尝试。在化工专家EmestFort的协助下,应用医用有机玻璃制造了人工晶体。

当时Ridley应用的人工晶体形态与自然晶状体的形态相似,中间是双凸透镜性的椭圆形小体,四周是较薄的边缘。人工晶体的直径为8.35mm,厚度为2.4mm,其前曲率半径为17.8mm,后曲率半径为10.7mm,较自然晶状体直径小lmm,小1mm的目的是易于将人工晶体植入囊袋中和减少人工晶体对睫状体产生过度的压力,人工晶体在空气中重mg,在水中重17.4mg。

年11月29日,Ridley在英国st.Thomas医院施行第一例人工晶体植入术,他在白内障囊外摘出手术后,将人工晶体植于虹膜后晶状体囊袋中。

他的第二例人工晶体植人手术是于年8月23日,医院完成的,由于手术前计算的错误,这两位病人手术后都是高度近视。而后Ridley医生重新计算了人工晶体的弧度,制造了一批标准人工晶体,并施行例这类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年及年发表了手术结果,并于年7月在牛津大学的年会上作了报导,许多病人手术后裸眼视力都在0.6以上,并没有明显的并发症,这引起世界各地眼科医生的极大兴趣。

我国张锡华教授于年在英国跟随Ridley医生进修,受到很大启发,于年回国后,利用飞机上的有机玻璃碎片按照Ridley医生人工晶体标本,亲自磨制,医院和第四军医大一院进行了老年性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这是人工晶体手术在我国最早施行的情况。由于当时条件所限,仅个别病例获得了成功,最好的一例经过20多年随访仍保持良好的视力。

供稿:张丽颖

所有内容,凡注明来源为“眼科通医站”,版权均归本号所有,欢迎转载,但请务必注明出处。注明来源为其他媒体则为转载,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白癜风的偏方有哪些
看白癜风哪个医院好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epw.com/ysbj/124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