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肖国士教授治疗视网膜色素变性临床

2021-8-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中医皮肤病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35782.html

案1潘某,男,45岁。

初诊:20年前有夜盲史,视力逐年下降,视野明显缩小。医院住院治疗,视力曾稳定了一段时问,近几年视力下降加剧。视力右0.06,左0.O4。外眼正常。双眼底视乳头色泽蜡黄,视网膜血管高度狭窄,色暗红。中心凹反光消失,视网膜可见大量骨细胞样色素沉着。伴头晕耳鸣,失眠多梦,腰膝酸软,口干舌燥,夜寐差。脉弦细,舌质暗红,苔黄薄。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

辨证:肝肾亏损,目窍失养。

治法:滋补肝肾,益气明目。

主方:十全明目汤加味。

处方:熟地黄20g、枸杞子、桑椹子、蒺藜子、覆盆子、楮实子、女贞子、菟丝子、决明子、车前子各15g。每日1剂,水煎服。并选百会、太阳、睛明、球后、承泣、风池、合谷、内关、外关、曲池、足三里、少阴、大椎、肾俞、委中穴,交替针刺。每天1次,留针30分钟。

复诊;经治疗2周后,全身症状减轻,胃纳、睡眠好转,视物稍清。经上述治疗半年。右眼0.4,左眼0.3,停药观察半年,病情稳定。

按语:方中以熟地黄为君,取其善滋肾水,益真阴,生精血,通血脉,利耳目,乌须发。《本草正》云:“阴虚而神散者,非熟地之守,不足以聚之;阴虚而火升者,是熟地之重,不足以降之;阴虚而躁动者非熟地之静,不足以镇之;阴虚而刚急者,非熟地之甘,不足以缓之。”枸杞子、桑椹子,蒺藜子,覆盆子,楮实子,女贞子补益肝肾、益精明目;菟丝子蔓延草上,无根假气而生,补而不竣,益阴固阳为臣;以决明子清肝明目为佐;以车前子利水明目为使。多种子类药物并用,以全其明目固睛之功。加针刺上述穴位,上下远近配合,疏通经络,调补气血,针药并投,有利于视功能的恢复。

案2唐某,女,20岁。

初诊:自小视力较差,6年前出现夜盲,医院治疗多年未效,视力随年龄增长而下降加剧。现视力右0.06,左0.1,外眼、眼压、角膜、晶体、玻璃体未见异常。眼底视乳头色较苍白,轻度萎缩,黄斑色灰暗,中心凹反光消失。动、静脉狭窄,视网膜可见大量骨细胞样色素沉着,未见明显的水肿、出血。伴面色淡黄,唇色苍白。脉沉細,舌淡有齿痕,舌苔薄白。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

辨证:气血不足,脾肾两虚。

治法:大补气血,脾肾双培。

主方:十全大补汤加味。

处方:黄芪、熟地黄、丹参、茯苓、益母草各15g,党参、白术、白芍、川芎、当归、熟附子10g,肉桂、炙甘草各6g。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并选百会、太阳、睛明、球后、承泣、风池、合谷、内关、外关、曲池、足三里、大椎、肾俞、委中穴交替运用,每天针灸1次,留针30分钟。配合食疗,常服参芪鸡汤、雪蛤水鱼汤等滋补汤品。

复诊:经3个月治疗后,视力右0.4,左0.6。晚上视物尚可,但眼底情况改善不显著。随访l年,视力保持良好。

按语:方中用黄芪、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补气:用熟地黄、白芍、川芎、当归补血;用熟附子、肉桂温阳;用丹参、益母草活血。全方共奏补气、补血、温阳、活血之功。本病在治疗中,不论何种类型,勿忘活血通络。目为上窍,眼内经脉、血管细小复杂,使用一定的活血通经络的药物,能扩张眼内微细血管,改善脉络膜的血液循环,加速眼内的新陈代谢,且能使补阳药的药力更有效地到达视网膜、脉络膜。必须注意辅助治疗。一是饮食疗法,可使虚弱的体质得到有效的补益。用以调养先天,滋补后天。二是针灸治疗。由于本病程日久,血管经脉易于阻塞,用针灸治疗可使眼内得到一定的刺激。更好地改善眼内神经、血管等生理功能。

案3陈某,男,19岁。

初诊:一年来,无明显诱因,发现双眼视物模糊不清,傍晚尤甚,严重影响学习。经多方治疗无效。现视力右0.3,左0.2。眼底见双侧视神经乳头边界清晰,呈腊黄色,视网膜血管狭窄,网膜赤道部周边及黄斑部见散在性点状及块状深灰色色素沉着。伴双目酸涩,头晕神疲。脉稍细弱,质淡红,苔少。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

辨证:脾虚气弱,目失所养。

治法:调理脾胃,补中益气。

主方:补中益气汤加减。

处方:黄芪15g,党参9g,升麻、当归、白术、柴胡、陈皮各6g,炙甘草3g。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服30剂后,双目酸涩,头晕神疲等症状减轻,视物较前清楚。双眼视力均0.4,但夜间尿多,形寒怕冷。继用前方加熟地黄、枸杞子、淮山各10g,山茱萸、熟附子各6g,肉桂3g。服30剂后,诸症消失,视物更较前清晰。视力双眼均0.6。眼底情况如前。嘱常服杞菊地黄丸,以巩固疗效。

按语:方中先用补中益气汤补后天之本,使脾胃之气旺盛;再加熟地黄、枸杞子、淮山,山茱萸、熟附子,肉桂等滋补肝肾及温阳之品,补先天之亏,使肝肾之气充足。这对气血不足,脾胃虚弱,运化不利,肝肾亏虚以及命门火衰,目睛失养的夜盲症,常可收到相对满意的疗效。

案4庞某,女,65岁。

初诊:夜盲已有20余年,近几年来视力下降更甚。视力双眼均为0.1,加镜片无助。双外眼正常,晶体皮质轻度混浊,眼底可见视神经乳头蜡黄色,视网膜血管显著变细,周边部网膜有星状,骨细胞样色素沉着,整个眼底颜色秽浊,视野缩小。伴有行动困难,面无光泽,头晕耳鸣,纳呆乏力等症。脉细,舌质淡,苔白。诊断为视网膜色素变性。

辨证:脾肾阳虚,目失所养。

治法:温补脾肾。补肝明目。

主方:右归丸加减。

处方:熟地黄、淮山药、枸杞子、菟丝子各15g,山茱萸、鹿角胶、当归、制附子、杜仲各10g,肉桂6g。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服3周后,自觉头晕耳鸣好转。继服前方加减两月,双眼视物较前明亮,视力双眼0.3。因服药不便,后改用补中益气丸合杞菊地黄丸,每日2次,用以巩固疗效。

按语:方中桂、附配鹿角胶以温补肾阳、填精补髓;熟地黄、山茱萸、山药、菟丝子、枸杞子、杜仲滋补肝肾,补脾益阴;再加当归以补血养肝。全方共奏温阳益肾,填精补血之功。为了服药方便和巩固疗效,故改服中成药,选用补中益气丸补中气;用杞菊地黄丸补肝肾。从而使疗效得到巩固。

案5彭某,男,19岁。

初诊:双眼夜盲已15年。4岁时发现从地上拣东西困难。9岁时晚上走路经常摔跤。曾用组织疗法和其他对症治疗半年无效。现黄昏视力较差,晚上看不见路,经常摔倒,视界狭窄。视力双眼0.6.。双眼屈光间质清晰,乳头色蜡黄,边界清楚,动脉细,黄斑中光凹反射可见,视网膜赤道部可见散在骨细胞样及条样色素沉着,右眼较左眼多,有灰白色圆形小点,边界整齐而清楚,脉络膜血管可透见。伴视力疲劳,头晕眼干,神疲乏力,声音低怯,气短懒言,纳呆腹胀,大便稀溏。脉细无力,舌质淡,苔薄白。诊断为双眼视网膜色素变性。

辨证:脾虚气弱,清阳下陷。

治法:健脾益气,升阳明目。

主方:益气升阳通络汤。

处方:党参、黄芪、白芍、炒白术、鸡血藤各15g,当归、蔓荆子、知母、升麻、夜明砂(布包)各10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服14剂后。视物较前清楚一些,视疲劳及头晕等症状已减轻。视力双0.8。继用前方去黄芪加白蒺藜12g,谷精草10g。服1个月后,夜盲明显好转,没有灯光亦能走路,视界范围已扩大。改服丸剂。人参养荣丸、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黄丸、明目还睛丸。每日选两种,每日2次,每次各1丸,交替服用。服1年后复查,视力双1.0。

按语:方中人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因气血互根,故用当归、白芍、鸡血藤以养血通络;蔓荆子、夜明砂明目利窍;升麻可升阳,载诸药上行于目;知母滋阴降火,且可制参、芪药性之热,两药一升一降,相得益彰;甘草调和诸药。共奏健脾益气,升阳明目之功。后改服人参养荣丸、石斛夜光丸、明目地黄丸、明目还睛丸等中成药以巩固疗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epw.com/jbzz/114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