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芬ldquo失明rdquo事件
2021-4-20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北京治皮肤科的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j/210403/8810720.html
若采用利润最大化的运营模式,医疗机构早晚要出事。
理论上讲,没有任何一个医疗机构能做到0医疗事故,预期艾芬“失明”事件给爱尔眼科带来直接经济损失有限。但就怕像当事人艾芬所说的那样:“我希望他们可以规范行医流程,端正医德,不要只顾着赚钱。”
作为一家私立医疗机构,如果实控人和管理层被资本裹挟、或是出于对财富效应的渴求,实质上把爱尔眼科定位为一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那么其“并购基金+上市公司”模式就极可能存在巨大的隐患。
爱尔眼科两次否认手术导致视网膜脱落
年12月31日,知名医生、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在社交网络上发文表示自己去年5月自医院进行了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治疗白内障。但术后视力更差,甚至出现了视网膜脱落,右眼近乎失明。
12月31日晚,武汉医院发布声明表示艾芬右眼为高度近视并发性白内障,有手术适应症,术前检查、手术和术后复查等各环节均符合医疗规范。
1月2日,
医院官方微博回应,医院集团高度重视,迅即成立集团调查工作组,并于年1月1日连夜赶赴武汉进行调查。1月4日,
医院官方微博发布诊疗过程的核查报告,声称艾芬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爱尔眼科这次承认有医疗管理规范执行不到位、责任心不强的问题,并表示希望竭尽所能帮助艾芬女士解决眼部疾病问题,组织专家力量为艾芬女士提供最大的支持和帮助。目前事件还没有定论,爱尔眼科也在声明中表示希望与艾芬一起申请医学会和相关部门的检查和鉴定。
艾芬“失明”事件给爱尔眼科带来直接经济损失有限
据媒体调查,爱尔眼科此前在贵阳、玉溪、太原、兰州等多地都曾因医疗纠纷被患者告上法庭,并被判决作出相应赔偿。
例如裁判文书网相关资料显示,年1月16日,患者刘某到辽宁省葫芦岛医院有限公司就诊,该医院对刘某诊断为孔源性视网膜脱落后收入院,实施左眼行玻切手术,注硅油晶体植入。年1月25日刘某出院。由于术后视网膜再次脱离,该医院未能及时发现,导致硅油不能取出,失去再次治疗机会。经葫芦岛市医学会鉴定,刘某属于四级医疗事故,医方承担主要责任。经锦州辽希司法鉴定中心鉴定,刘某左眼外伤现盲目5级,评定为八级伤残。葫芦岛市连山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葫芦岛医院有限公司赔偿刘某经济损失23.6万余元。
由于暂无相关数据,无法确认爱尔眼科的医疗事故率水平以及其在同业中事故率排名。不过,考虑到医疗责任险等因素,即使最终确认爱尔眼科在艾芬“失明”事件中负有责任,这一对爱尔眼科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也比较有限。
爱尔眼科存在过度医疗倾向?
事件当事人艾芬认为,医院有意隐瞒视网膜病变问题,夸大晶体植入的作用,晶体植入手术“不必做”。爱尔眼科推荐晶体植入是因为费用高达2.9万元,而用激光治疗眼底变性很便宜,只需要几百元。
由此,艾芬认为,爱尔眼科“没有检查眼底,就做晶体植入,延误了治疗时间”,这种行为有违医德,其实就是为了赚钱。艾芬称,主治医生为了不引起怀疑,甚至偷偷将她复查时的检查单收走。这表明其可能有掩盖部分事实的意图。
据媒体报道,上海医院的专科医生张振评论事件时表示,总的来说,武汉爱尔眼科对艾芬进行的“飞秒激光+超乳+三焦点”手术有医疗过度的倾向。
财报显示,白内障手术一直是爱尔眼科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年,爱尔眼科白内障手术项目营收为15.44亿元,占总营收的19.29%;年营收为17.6亿元,占总营收的17.62%。
爱尔眼科曾表示,近两年白内障项目受医保政策的控制,手术量的增速阶段性放缓,随着消费转型升级,白内障业务转型升级取得突破,复明性白内障向屈光性白内障升级,如高端多焦晶体、飞秒白内障术式等应用增加,确保了该项目的稳定增长。
以上信息或可佐证,爱尔眼科有着向患者推荐高端项目增加利润的较大可能性。
基金收购模式财富效应明显,爱尔眼科商业模式或存漏洞?
近年,爱尔眼科发展迅猛,但扩张多依赖收购。并购流程是爱尔眼科与资本联合设立并购基金,先利用并医院进行投资;在培育成熟之后,再通过上市公司收购股份进行并购。这种“并购基金+上市公司”的模式实现了将上市公司母体与外部医疗机构的分割,不仅利于爱尔眼科快速扩张,医院对母体所带来的风险、保证了母体上市公司的稳定及业绩以外,同时还能够实现稳定持续的扩张,减轻融资压力,构成了一套良好的成长闭环。
这一模式是爱尔眼科得到投资机构及市场认可的关键所在,爱尔眼科成为著名的“十年十倍股”、“眼科茅台”,到年12月31日收盘,股价涨到了74.89元/股,市值站上新高,达到.6亿元。爱尔眼科实控人陈邦在年11月发布的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中,以.6亿元的身家排在榜单第28位,继续蝉联湖南首富宝座。
“并购基金+上市公司”的模式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效应”,各方都获利颇丰。目前尚不可知有爱尔眼科及其实控人陈邦与进入并购基金的资本有无业绩承诺或者抽屉协议。但是资本天然逐利,并购基金或提升爱尔眼科追逐利润、甚至过度医疗的概率。
作为一家私立医疗机构,如果实控人和管理层被资本裹挟、或是出于对财富效应的渴求,实质上把爱尔眼科定位为一家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那么其“并购基金+上市公司”模式就极可能存在巨大的隐患。大名鼎鼎的“莆田系”就是前车之鉴。
知名医生艾芬回应爱尔眼科:我是医生,不是医闹从去年10月视网膜脱落至今,艾芬停止了工作。“眼睛都看不清楚,怎么工作?只能请病假。我那急诊科,那么多东西要看,那么多仪器要看,那么多操作要做。我什么都做不了。”
医院急诊科主任,艾芬与市值亿的医院公开对决,已持续近一周。
年12月31日,艾芬在微博平台发布视频,指自己在接受爱尔眼科(15.SZ)的白内障手术后,右眼视网膜脱落,近乎失明。
艾芬发布视频截图
艾芬称,去年5月,自己视力明显下降。因“疫情期间,医院眼科三个医生都去世了,没有恢复正常”,经一位退休返聘到医院的医生介绍,艾芬选择了武汉医院。去年5月26日,艾芬在武汉医院接受了人工晶体植入手术。
视力短暂上升后,艾芬术自感视力变得更差了,去年10月甚至出现视网膜脱落。
年1月2日,医院回应道:对于艾芬女士在武汉医院的眼病诊治事件,医院集团高度重视,迅即成立集团调查工作组,并已于年1月1日连夜赶赴武汉进行调查。
1月4日,医院发布关于艾芬女士诊疗过程的核查报告。报告称:“经核实,艾芬女士右眼视网膜脱离与本次白内障手术无直接关联。”
“避重就轻,混淆视听,管理混乱,推卸责任。”艾芬在微博如此评价该份核查报告。对于爱尔眼科在此次医疗纠纷中的表现,1月4日下午,艾芬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很气愤:“他们(爱尔眼科)压根不承认错误,不承认错误的人就不可能改正错误。”
“这不是我艾芬一个人的事”
爱尔眼科在今天出示的核查报告中提到,“(艾芬)仅有术后第一天的复查记录;术后其他时间的复查未挂号”。对此,艾芬表示:“自己术后去复查了两次。分别是术后第一天和术后一周。我明明挂了号,60块钱,挂号的单子都在我手上。他们的电脑里,连我去没去挂号都没有记录,连自己内部人都没有问清楚就出了核查报告,你觉得可信吗?管理混乱。”
艾芬的病历表
“还有,我的病例上明明写着‘眼底未查’四个字。它(爱尔眼科)说它那里的记录都有,这不是作假是什么?不是伪造医疗文书是什么?我手上证据多得很,他说什么我就给什么。”艾芬对时代周报记者说。
艾芬认为,医院不承认错误,以后还会接着犯错误。“他们多次表达上门探望的意愿,我直接拒绝了。我自己的家,凭什么让别人来?这是我私人的地方。”艾芬回忆,爱尔眼科曾两三次提出上门探望,最近一次是昨天。“如果他们是真心实意认错的态度,就应该在我做视网膜脱落手术的时候,拎点水果来看我。这次他们用钱摆平了,下次还会接着用钱摆平。”
今年46岁的艾芬,说话语速极快。她强调:“这不是我艾芬一个人的事情。如果大家都生活在黑暗之中,下次(出事的)就是你的爹妈、叔叔、小姨。”
对于接诊自己的武汉医院副院长王勇,艾芬评价为“表里不一”:“他说话的语气是非常谦虚甚至是非常卑微的,他自己也说非常敬佩我。但是他做的事情是非常卑鄙的,表里不一,违背医德。”
天眼查显示,武汉医院有限公司由上市公司爱尔眼科全资控股,法定代表人李力任爱尔眼科副董事长。爱尔眼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