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醒如果眼睛有这5个表现,要警惕早期

2019-2-7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目前我国约有多万的白内障患者,65岁以上老年人约1/3有白内障。

尽管白内障常见,但其无论在我国还是全世界,都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关键原因就在于很多患者对于白内障这个病认识不足和不重视。

白内障是怎么回事?

我们可以把眼睛理解为一个摄像头,如果摄像头前面的镜片刮花了,那么它“拍”出来的有所照片都会不清晰。

白内障就是这个道理,我们的眼睛里起到「镜片」作用的是晶状体。由于晶状体老化、糖尿病、药物或其他原因而造成眼睛晶状体混浊,从而使眼睛无法看清周围物体。

这种情况我们就称为白内障。

早期白内障会有5大症状

白内障的出现,往往伴随着一些大家可以察觉的症状,比如:

1.看东西变得模糊

又或者原本戴眼镜可以看清的,现在变的不清楚,需要重新配镜。晚上看东西也更模糊。

2.感觉周围事物颜色变淡

表现为患者看到周围事物的颜色变淡,甚至难以辨别事物颜色。

3.对光源格外敏感

患者会感觉到灯或太阳比以前更加刺眼,且存在光圈。

4.重影

有时看东西出现重影。

5.老花眼突然变得清晰

有时老花眼突然变得清晰并非是好的征兆。因为这可能是「白内障进展期晶状体性状改变」造成的,尤其需要引起患者重视,及时检查。

得了白内障应该怎么办?

如果大家明确检查为白内障,也先不要慌。只要及时治疗,白内障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在白内障未「成熟」时,可采用一些药物辅助改善白内障的病情。比如吡诺克辛钠滴眼液等。不过要注意,无论哪种药物都无法治愈白内障,大家切勿上当受骗。

当白内障成熟后,最有效的措施就是白内障手术。什么时候需要做白内障手术?

国内眼科界建议,患者视力下降到0.3以下,并且戴镜后视力难以改善即可考虑手术。

白内障手术是个安全性高,预后效果好的小手术,它能明确改善白内障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视力),并且基本当天手术就可以当天回家。

防治白内障的一些建议

1.保证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和E

研究发现,维生素C具有防止白内障形成的作用,因此大家可以多吃含有维生素c的蔬果,比如苹果、橙子等。

此外,血液中维生素E含量低也会诱发白内障。所以大家的日常饮食中可适当吃这些食物,如谷类、坚果类、绿叶蔬菜、豆类、蛋类和植物油。

2.一定要控制好高血压和糖尿病

别看这两种病和白内障好像没任何关系,实际上很多白内障患者都是因为长期血压血糖控制不好,引起视网膜病变的,治疗难度也更大。

所以,大家切勿忽视按医嘱服用降压药和降糖药的重要性,更不能时吃时停。

3.注意定期检查眼睛

眼睛会随着年龄老化,因此定期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很多问题。

白内障能不能“根治”?

可以吃哪些中药调理?

……

警惕!白内障早期的6大先兆,越早发现越好!

随着年龄的增长,步入老年之后,随着身体机能的衰退,很多老年人得了白内障,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很多人不了解白内障的症状还以为是老花眼,结果耽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期,严重时直接让人失明,现在给大家介绍白内障早期的六大先兆:

1、单眼多视:

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重影,在白内障初期晶状体部分混浊、部分透明,光线通过它投射到视网膜上的物像会产生双影或多影。

2、色觉异常:

白内障初期由于晶状体吸收水分多而肿胀,其上皮细胞隙增大而填有微粒水滴,光线透过它时会发生折射而呈现彩色晕光,俗称虹视。

3、昼盲或夜盲:

若晶状体混浊先在中央部开始,白天光强、瞳孔缩小时,光线进入眼内受阻,因而出现昼盲;如晶状体混浊位于周边部,晚上暗光进入赤道部视网膜受阻,会出现夜盲现象。

4、色觉异常:

白内障初期由于晶状体吸收水分多而肿胀,其上皮细胞隙增大而填有微粒水滴,光线透过它时会发生折射而呈现彩色晕光,俗称虹视。

5、眼前暗影:

白内障初期,晶状体的部分混浊位于瞳孔区,在眼前可以出现位置固定、形状不变的点状或片状阴影。它与玻璃体混浊引起的飞蚊症有所区别,后者的暗影是可动的,虽然活动范围不大,但时隐时现,形状多变。

6、老花眼减轻:

部分老年人发现自己忽然不需要老花眼镜就能看清楚了,他们很开心,但这不是好兆头,老年人白内障初发时晶体凸度增加,屈光近点发生改变暂时减轻了眼花的症状。

白内障是眼科常见病,也是致盲的主要原因,临床数据显示,超过90%的患者是因为衰老而自然产生,另外眼外伤,糖尿病等也是诱发白内障的主要因素,所以大家一定要尽早发现,对症下药,尽早治愈。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
白癜风的发病原因有哪些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epw.com/jbyf/983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