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光常识屈光不正的分类

2019-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第一节屈光不正的分类

3.1.1正视眼

人之所以有视觉有赖于眼的屈光介质的透明,外界的影像落在视网膜黄斑区中心凹,以及视觉分析器功能的正常。

眼的屈光介质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角膜后房水的折射率为1.,其介质空气的折射率为1,故角膜的屈光力约占眼总屈光力的70%~75%。晶状体的屈光力仅占眼总屈光力的25%~30%。眼的屈光力总和为56.00~65.00D。

正视眼的定义:是指眼在调节静止情况下,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眼的屈光系统后成像在视网膜上。否则,则为屈光不正。

影响眼的屈光的因素:

1)年龄:7~8岁之前,远视度增加,8~30岁远视度减少,30~60岁远视度又复增加。

2)眼轴约为21~26mm;角膜屈光度约为38.00~48.00D,晶状体屈光度约为17.00~26.00D,前房深度约为3.39~3.97mm,屈光不正是由于上述眼的各屈光成分匹配不当造成的。

3.1.2屈光不正的分类

平行光线进入静止的眼内不能在黄斑区中心凹聚焦,称为“屈光不正”。

屈光不正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

其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前,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近视”。

其焦点落在视网膜之后,对于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远视”。

无法形成焦点的,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散光”。

3.1.3视力

视力就是我们人眼视物的敏锐程度,它是指视网膜黄斑区中心凹的视功能。通常5m外的视力称为“远视力”;阅读时的视力称为“近视力”。周边视力也称为视野,它是指眼球向正前方固视不动时所见的周边范围。视角就是指外界物体两端与人眼连线间的夹角。

一定条件下,人眼所能分辨最小物体的视角是一定的,我们常用它的倒数来表示视力。

一般,人眼的最小视角为1分,则视力=1/视角=1/1分=1.0

视力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的。

我们常用的远视力表有:国际标准视力表、对数视力表、环形视力表、儿童视力表。

常用的近视力表有:标准近视力表、对数近视力表、环形近视力表、耶格近视力表。

第二节近视

3.2.1成因

近视指眼睛在调节静止情况下,5M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成像在视网膜之前(即焦点在视网膜之前),视网膜接收到的只是一片模糊的光斑。那么究竟近视是怎样形成的呢?这里主要有两点。

遗传因素:包括睫状肌发育过强和巩膜发育薄而软所致。

环境因素:主要为持续性的近距离用眼。

3.2.2分类

近视眼根据其成因不同可以分为轴性近视和屈光性近视。

轴性近视:眼球的前后径即称为眼球。正常眼球的前后径为24mm,超过24mm为眼轴过长。由于眼轴过长,而视网膜就跟着向后移。但眼球的屈光系统的屈光力却没有改变(也就是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屈光力没有改变)平行光线经过屈光系统后仍事成像于角膜顶点约23mm处,所以使得像位于视膜前,形成近视。

屈光性近视:眼轴虽然在正常范围,但眼的屈光系统的屈光力较强,以致于平行光线的焦点落在视网膜前面。

另外有一种假性近视,多出现在青少年身上,主要是由于过度看近(长期近距离工作阅读)而引起睫状肌痉挛,出现暂性的近视。当经过休息或使用睫状肌麻痹肌之后视力恢复正常值.

一般-3.00D以下称为轻度近视;-3.00D~-6.00D称为中度近视;-6.00D以上称为高度近视。

3.2.3症状

远视力下降。如学生感觉看不清黑板上的字,座位要前移,看书时距离很近。

视物易疲劳。

易形成外斜视。当调节力增加到一定程度时,辐辏力因超过其限度而放弃其辐辏,眼偏离注视点形成外斜,偏离眼常是度数深,视力差的一眼,高度近视眼易导致玻璃体混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飞蚊症”(眼前有黑影飘动)。

3.2.4矫正与治疗

在前面我们讲透镜的知识时,认为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凸透镜对光有汇聚的作用,而近视眼是由于成像落在视网膜之前。如果我们能够使光线刚好落在视网膜上就必须用凹透镜把其屈光力减弱使焦点移到视网膜上。近视眼的矫正原则是用最低的矫正度数获得最好的视力。

治疗方法有激光手术治疗(RK手术、PRK手术和LISK手术);OK镜治疗。

第三节远视

3.3.1成因

眼睛在调节静止情况下,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成像在视网膜之后,视网膜只能接受到一个模糊的光斑,这时只有动用调节力量,才能把像移到视网膜上。因此,远视眼视物时,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产生调节,而视近物时,要比正常人付出更多的调节力。只是视远物时,所需调节力较少,看得较清楚,因而称之为“远视眼”。

3.3.2分类

根据成因不同,可分为轴性远视和屈光性远视。

轴性远视:眼球的轴变短,即眼球的焦距比眼球的长度要长,眼轴没有发育到正常大小就停止增长,短于24mm。

屈光性远视:眼轴虽然在正常范围内,但眼的屈光力不足,使得聚焦于视网膜之后。

一般小于+2.00D为轻度远视;在+2.00D~+5.00D之间称为中度远视;大于+D称为高度远视。

3.3.3症状

视力障碍。患有高度远视的小学生,怕读书、写字。

视疲劳。由于远视者每时都要付出调节力,视近物时调节更多,故极易产生疲劳。主要表现在头痛、头昏和眼球胀痛等。严重甚至产生失眠、记忆力减退,常被误诊为神经衰弱。

内斜视。与近视眼相反,远视眼需过度调节,导致过度辐辏,长期的过度辐辏使内直肌肥厚,内外直肌失去平衡,内斜视被固定。但近视同外斜视的关系远不如远视和内斜视的关系那么重要。

3.3.4矫正

对于有远视眼的患者,为解除视疲劳和改善视力,必须配戴眼镜。在讲近视时,矫正的方法是加凹透镜,使本来落在视网膜后的焦点经过凹透镜聚焦后落在视网膜上,从而实现对近视患者的矫正,而对远视患者的矫正却恰恰相反。我们必须在其眼前加凸透镜,这样做的原理是使平行光线先会聚,而后进入眼内,正好落在视网膜上,远视眼的矫正原则是用最高度数获得最高视力。

第四节散光

3.4.1成因

散光,简单来说,就是指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不能集成一个焦点,它也是一种屈光不正,那么它是怎么造成的呢?散光绝大多数来自角膜,少数来自晶体。理想的角膜是一个规则球面,任何两条相互垂直的子午线的弯曲程度都是一样的,也就是各子午线的屈光度一致,所以造成会聚于一点。

但实际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眼睛不是一个球面,比如由于经常眨眼睛,造成对角膜上下方的挤压,就会使角膜变形,这就造成在角膜或眼球的两条垂直子午线方向上的曲率不同,它们在眼内各自的焦线不能重叠,这就造成了散光。因此我们说,散光是因角膜或眼球在不同垂直方向上的屈光度不同造成的。

3.4.2分类

a规则散光:占散光的大多数。角膜或眼球各子午线方向屈光度不同,但总有屈光度最弱和最强的两个子午线方向,它们在眼内的焦线在最前和最后。规则散光指最强屈光度与最弱屈光度的轴刚好成90度。

根据视网膜与前后两条焦线的关系,规则散光又可分为:

单纯性散光:眼的一条焦线在视网膜上,另一条在视网膜前或视网膜后。

复性散光:眼的两条焦线都在视网膜前或都在视网膜后。

混合散光:眼的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前,另一条在视网膜后。

b不规则散光:眼在多条子午线方向上的屈光度不同,而且同一子午线方向上的各部分屈光度也不同,可以说无规则可循,不能用柱镜矫正。

3.4.3症状

视力模糊。无论哪类散光,无论视远视近都是模糊的,这是因为两条焦线不能重合。

视疲劳。眼酸痛、头痛也是常见症状。这是因为散光眼在感到事物模糊时,总是企图通过调节得到较好的视力,特别是远视散光调节更厉害,但实际上是徒劳的,反而更加加度调节,加重眼的疲劳症状。

3.4.4矫正

散光眼的矫正一般我们是用柱镜来矫正的。

柱镜我们可以看作是圆柱体的一部分,我们可知在柱镜母体圆柱轴线方向,也就是柱镜的轴线方向屈光度为0,而与柱镜轴线垂直的方向屈光度最大。

第五节老视

3.5.1成因

一般人随着年龄的增大,晶体的调节力随之减弱,近点距离越来越远,阅读时出现问题,最后完全丧失调节能力,这就是老视。中国人开始老视的年龄一般在40岁左右,并且以后调节力的下降,大体为每五年下降约0.50D。

3.5.2症状

老视眼视近物模糊,需把阅读物放得远一点,开始阶段还有一定的调节力,尚可阅读,但日子长之后,就会变得模糊。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戴老视眼镜阅读就感到十分困难。但是对于一位年轻时是近视的患者,老视的年龄会比长人迟些,但是看近时必须取下近视眼镜。

3.5.3矫正

在老视中有一个阅读加光度的概念,那么什么叫做阅读加光度呢?其实很简单,阅读加光度实际上就是老视的度数。对于一名正视眼者,他的阅读加光度就是老视的度数。对于一名屈光不正的患者,如果他的近视度数是—2.00D,老视度数+1.00D,则他的配镜度数就为-1.00D;而对于一位本来是远视的患者,原来是+2.00D,老视是+1.00D,那么他的配镜度数就为+3.00D。通过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视近度数=视远度数+阅读加光度。

老花眼与远视眼比较:

相同点:矫正方法相同,都是用凸透镜矫正。

不同点:成因不同:老视属于一种生理现象。远视属于屈光不正。

症状不同:老视看近模糊,看远清晰。远视看近看远都不清楚,看近更模糊。

发生年龄不同:老视发生于40岁左右。远视从小就有,只是程度不同。

第六节其它名词解释

3.6.1屈光参差:

两眼屈度不同称为屈光参差。由于屈光参差,外界物体在两眼视网膜上的影像大小和形状不等,便不能融合,当两眼差别为0.25D时,视网膜上像的大小相差0.5%。一般人可以忍受的极限为5%,也就是2.5D。既然出现屈光参差了,我们用什么办法解决呢?必须充分矫正屈光度较低的一眼,然后对另一眼予以能够接受的矫正,或者配戴角膜接触镜,从而减轻影像不等的程度。

3.6.2弱视:

在眼部没有器质性病变,以功能性因素为主所引起的远视力低于4.9(0.8),且不能用镜片矫正者,均为弱视。

如果经常用同一眼注视,另一眼长期偏斜,则偏斜眼的视力则常显著减退。且不能用镜片矫正,这种情况称为弱视。矫正方法主要有遮盖法,就是用物体遮住一只视力较好的眼睛,当弱视恢复到一定程度时,即可用立体镜或同视机训练双眼的融合力,以达到功能的完全恢复。

3.6.3斜视:

双眼注视同一目标,其中一眼的视轴表现不同程度的偏斜。

周海江

赞赏

人赞赏

人喜欢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技术好
白癜风治疗小偏方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epw.com/jbhyz/96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