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具有阅读功能对教育的启迪国学道德经典
2025/3/11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试验者们把同样的水装入多个瓶子之内,然后在纸上写不同的字,并将字面朝内贴到瓶身上,让水“阅读”,结果显示出水具有阅读世界各国文字的功能,并且能辨别文句中的善恶,让水“看”日文、英文、德文“爱和感谢”一词以后拍下的水结晶照片非常美丽。
实验者说,在当时拍摄的许多水结晶照片中,从未见到过如此漂亮的水结晶。
这使人感悟出:这世界上没有比“爱和感谢”更美的信息了。
我们如果常常对人和万物表达“慈爱和感恩”,那么地球上的水和身体里的水以及其它一切都定将变得漂亮动人。
当水阅读、看见了“天使”一词以后,水呈现出一个美丽的花环状的结晶。
但是,“恶魔”一词却使水结晶中心部分呈现出黑色突起形状,感觉得到充满了攻击性。
水看到用多国文字写的“谢谢”等具有礼德的文字以后,水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形等不同的结晶,但一律都晶莹匀称动人。
看到“我们一起做吧”的礼貌性邀请的字句,水结晶形状匀称完整,看到“给我做”这句无礼性的不客气的命令句子,水分子一片凌乱,无法呈现结晶。
相反,水看到了不同文字写的“混帐、蠢蛋、可恶、讨厌、杀了你”之类诅咒的语句,水都无法结晶,呈现混浊、散乱、丑陋的影像,其中“火冒三丈,宰了你”那句话,水看了之后,竟呈现出一个小孩被人欺负的影象。
这些现代年轻人挂在嘴边的话,使实验结果发现水结晶丑陋歪扭、破碎、散乱,样子恰似“真恶心讨厌,我要杀了你”的涵义。
我们的孩子们是否也这样说话呢?我们为人父母者是否对这些现象熟视无睹,甚至表现还不如自己的孩子呢?
看了这些图片真应该赶快约束我们自己不出恶言,教导孩子们不要再出口粗俗,发出这样带有“歪曲破碎”信息的语言了,不然会使自己的心灵丑陋、体液混浊,影响健康。
对水发出善与恶的信息,能够对水这一物质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
这是一个震撼科学界、也同时启迪我们对老子《德道经》更为深刻的认识,对“上善治水”更高的崇敬。
这类试验直观地揭示了人的精神对物质的影响和作用力。
几百年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人的意念和精神只是一种形而上的东西,不可捉摸,与物质属于完全不同的范畴。
但是这个实验的结果却反映了物质与精神之间深刻的联系,她们本是一个完美和谐的阴阳太极体,从而验证了中国老子的大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科学性。
而且,实验都是对实物进行至倍的放大以后的照片。
那么这种观察实际上已经触及到了微观的领域,也就是在观察微观的面而不只是点,这在科学界也是不多见的,这种对微观整个层面的观察给我们重新认识万物、理解传统文化,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天地。
“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
这些科研成果也同时说明,我们的祖先不仅仅是通过“内证于身,仰观于天,俯察于地”的方法认识世界,而且在认识万物的本质上,同样运用着有为与无为相结合的“观难用易理,察大用微妙”——智观与慧观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产生大唯物主义的系统论和唯德辩证法思想。
老子说:“善者善之,不善者亦善之,德善也。”
从实验中我们不难体悟出,人体以及世上万事万物大部分都是由水构成,我们的善念不仅能改变外界也能改变我们自身。
如果我们的心灵时刻都保持上善,感恩于一切,慈悲于万物,那么,我们也就时刻都在“上善治水”,在净化我们自己的身体内环境,也同时在净化着周围的一切。
我们自己必然会变得美丽、英俊和健康。与此同时,我们周围的环境和人们也必将会被我们的善所净化。
腹中的胎儿将是最优先受惠的生命,家庭中的孩子和老人,与自己亲近接触最多的人,都将是经典诵读的受益者。
因为,我们的善念能够改变这个世界的一切。我们能够如此清楚地从水结晶实验中看到这一点,的确是震撼人心!
道德教育、德慧智经典诵读教育将不再是凭空的说教,经典诵读将不再是不可理解。
科学试验的结果,将把老子的道德思想带入每一个人身中的液体之内。
占体重70%的水的净化,也就是个人全身内外的道德能量的沐浴,这真是绝妙的“浴得一以盈”的白话解析。
而胎婴养虚中的胎儿和婴儿的浴得一以盈,就必定是真实的道德能量“充盈”。
如果更多的人,大家共同努力,唯善是从,唯德是尊,那么道传中华,德播世界,必将能够成为全人类的共识,世界将变得和平与美好。
水对日语、英语、德语不同语言所书写的“智慧”一词,都反映出相似形状的结晶,图形都是端正而中空,呈六角形状。
水对日语、英语、希腊语所写的“宇宙”一词,也反映出相似的结晶,还有对“爱和感谢”,也反映出类似的形状。
这一共性现象,说明对水所产生的影响,并不是文字,不是语言,不是语言发音的振动,而是语言后面所蕴含着的信息和能量。
相同的意思,相同的信息,通过不同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结果它们的物性作用却都是一样。
精神在试验中全都转换成了物形,归纳而言,精神也是物质,这在试验中获得了充分验证。
因为每一个词都能产生一种不同的形,词义都是有形的,从本质而言阴阳相通,互为作用。
这个实验最精彩的地方就是水的结晶反映出了各类“思想”的“形”,即一个词、一种图像、一曲音乐都会塑造出水结晶特定的形态。
当水受这些词、形、音的影响后,水会在结晶时能表现出它们不同的内涵。
从这些大量的水结晶图片中,我们不难看到精神与物质是相通的。一种精神会对应一种物质形态。
比如一个词就带了一种思想,这种思想在结晶中能显示出自己的形。
这意味着物质是有生命有思想的,而思想又有实实在在的物质形态。
物质与精神是太极图式的一体的,是一个事物的两个表现形态。从而反证出老子“有无之相生也”思想的正确性。
在水结晶实验的每一个测试中,水都被赋予不同的内涵,外观看似相同的水,虽然在化学性质上还具有同样的化学结构,其实物质的形态却已经不同了,有一种能量使它超越了它的化学结构,用不同的形态表述着它们携带着不同的思想、不同的灵魂。
这些实验似乎在证明着水是有生命的,每一个词,每一种形,每一个音,都是有生命的,万物皆有灵。
只有人们具备进入无为先天的状态以后,才能在深层次的洞察力之中观察到水在不同能量下“作于细”的全貌。
从不同的文字结出不同的结晶中,我们看到美善的文字结出美善的图案,粗俗内涵的文字结出丑陋的结晶,智能的文字结出漂亮的结晶。
可见,经典的文字必然会使生命之水,携带丰富的美善与聪慧能量,输布于阅读者的全身。这对我们的教育理念,无疑是一个深刻的启迪。
选自《国学道德经典导读》(第40—45页),中央编译出版社,6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