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做的片上验光先白术后无晶体眼RGP验

2020-8-15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你知道应怎样选择自己适合的饮料吗 http://www.bdfyy999.com/bdf/jiankangzatan/23613.html

RGP验配定片后矫正视力差,戴镜验光居然差了度,怎么回事?

来看看什么叫做“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一、临床案例

女,5岁半。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患者,2个月龄时行双晶状体+前段玻璃体切除术,一直未植入人工晶体。术后1月后即开始配戴RGP,有时会连续过夜配戴2~3天,而且戴RGP时容易眼红或镜片难摘戴,还时有出现镜片移位的情况,所以有时需要和框架镜交替配戴。这种情况一直配戴到3岁,后改戴框架镜至今,期间也验配过2副RGP,但自觉配适不佳,感觉镜片配适紧、难摘镜。配戴后患儿不适未能坚持戴镜,日常还是以配戴框架镜为主。

15个月前在外院行过内斜视手术。

家长经常带患儿在户外活动,平均每天3~4h,同时每天看电视(远距)的时间也很多。平时备有一副看近用的眼镜,但幼时使用不多,家长尽量避免给患儿视近,仅仅近期有较多阅读需求了才开始使用。

2月前在外院A超测眼轴:OD:20.3mm;OS:19.3mm。光学A超(IOL-MASTER)因眼球震颤无法测量。

双眼轻度水平震颤,近距注视时震颤减弱不明显,但遮盖一眼时震颤更明显。

右眼瞳孔鼻侧偏位,双眼瞳孔小、欠圆,对光反射不灵敏(图1),滴托吡卡胺眼液后瞳孔无明显扩大。无晶体。

隐斜测量(Thoringtontest):远距3△BO,近距10△BI。

同视机检查:无同时视、无融像、无立体视。

余检查无特殊。

图1右眼瞳孔鼻侧偏位,双眼瞳孔小,欠圆(视频截图)

患儿5岁半,能配合完成电脑验光、主觉验光和角膜地形图等检查,且检查结果稳定重复性好,视光相关检查如表1,双眼角膜地形图如图2。

表1:视光相关检查

图2双眼角膜地形图

二、案例分析和处理

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及时屈光矫正,并坚持戴镜(RGP或框架),幼时喜欢看电视实际上是一精细视觉刺激训练,所以戴框架镜双眼视力分别能矫正到0.8-和0.6,已达到同龄儿童正常视力下限标准,不诊断弱视。

家长自诉原来验配的RGP摘镜困难,有吸附感,戴镜后容易眼红。这可能是患儿验配第一副RGP时才3月龄,在之后的几个月内,角膜会快速地平坦化发育,而如果RGP未做相应调整的话,配适会越来越紧。前文“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屈光矫正”一文中有具体分析。

按小角膜的诊断标准(角膜直径小于10mm),本案双眼角膜直径在9.2mm左右,可诊断小角膜。

小角膜:角膜扁平,曲率半径增大,直径小于10mm,眼前段不成比例地缩小,而眼球大小可以正常。常伴有眼前段多种先天异常,可使视力效果严重受损。若不伴其他异常,则视力较好,此外常伴有浅前房,易发生闭角型青光眼。小角膜大多为小眼球的一部分。角膜直径缩小。角巩膜移行处界线清楚。常合并有虹膜脉络膜缺损,眼球类震颤等。容易发生青光眼。有人认为是一种隐性遗传病。

我们的诊断是:

双眼先天性白内障术后无晶体眼

双眼虹膜后粘连可能

双眼小角膜

双眼内斜视术后

眼球水平震颤

我们给的处理方案:

因RGP能较框架镜大幅提高视觉质量,进一步提高视力,和家长沟通后接受再次尝试RGP验配。

待验配RGP后再验配近用框架镜(ADD给+2.75D~+3.00D)用于近距阅读。

待配戴RGP并稳定后可尝试验配BO的棱镜看远,刺激辐辏减少眼球水平震颤。

待配戴RGP并稳定后再做双眼视的检查,尝试双眼视功能训练。

戴试戴片OD:7.4/-4.00/9.0;OS:7.4/-4.00/9.0评估合适。戴镜验光OD:+19.00DS(0.8-),OS:+19.00DS(0.6);镜眼距离换算后为OD:+24.50DS,OS:+24.50DS。减去试戴片-4.00D修正光度,给定片为:OD:7.4/+20.50/8.8;OS:7.4/+20.50/8.8。

到片荧光评估,镜片平行配适,边翘可,活动度约0.6mm,泪液交换佳,镜片边缘未超过角膜缘(视频1,视频2)。患儿无明显异物感。

视频1右眼戴7.4/+20.50/8.8荧光评估视频

视频2左眼戴7.4/+20.50/8.8荧光评估视频

然而问题来了:戴RGP后查视力OD0.4OS0.5,戴镜验光:OD:+4.00DS—(0.8-),OS:+3.00DS(0.6)。

按戴镜验光结果二次定片:OD:7.4/+24.50/8.8;OS:7.4/+23.50/8.8。片到后查视力OD0.8-OS0.6+,戴镜验光:OD:PL(0.8-),OS:PL(0.6);荧光评估满意。

戴镜一周电话回访,患儿视力稳定,戴镜舒适,摘戴镜顺利无吸附感,镜片无移位。

但到底是哪个环节出的问题,怎么定片和试戴片上验光的结果会出现如此大(度)的误差?

三、讨论

无晶体眼是高度远视状态,而常规RGP的试戴片光度是负度数,这意味着戴镜验光一定是用高度正度数的镜片。而前文“先天性白内障术后屈光矫正”一文中提到过:戴上高度数的眼镜时,镜眼距离的影响会变得很大。而在本案做接触镜的验配中,镜眼距离的影响会大得多。以本案右眼为例计算如下:

戴试戴片OD:7.4/-4.00/9.0,戴镜验光OD:+19.00DS(0.8-)。按常规镜眼距离为12mm计算,按等效球镜度的计算公式

在角膜平面的等效屈光度的计算过程如下:

但患儿年龄小,鼻梁发育未充分、相对扁平,面型也小,实际上戴镜验光时,试镜架会向远方、下方移位,而且+19.00D的光度是由+18.00D和+1.00D两片试戴镜片构成,这意味着当两镜片叠加时镜眼距离还会进一步变大。

假设镜眼距离增加5mm从12mm到17mm。再做上述计算时,在角膜平面的等效屈光度为

这比按12mm为镜眼距离计算相差了约3.5D。看来原因在这里了,可能在验光的过程中试镜架的镜眼距离变大到17.5mm左右了,而这么“一点点5.5mm”的误差,很容易被忽略的。

那怎么避免这种情况呢?

采用更优质的试戴镜架?戴镜验光时随时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epw.com/jbhyz/108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