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眼睛,远离疾病
2018-1-13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凡是各种原因如老化,遗传、局部营养障碍、免疫与代谢异常,外伤、中毒、辐射等,都能引起晶状体代谢紊乱,导致晶状体蛋白质变性而发生混浊,称为白内障,此时光线被混浊晶状体阻扰无法投射在视网膜上,导致视物模糊。很多人说白内障可以等一等在治疗,其实白内障真的等不了!在夜间开车时,正常人的视角能够清晰的看到路况,而白内障患者的视角医学上叫做光晕现象,看不清周围的环境,会车时受到强光刺激,会有几秒钟甚至更长时间眼睛恢复不过来,出现暴盲的现象,对于夜间开车来说是非常危险的。
白内障患者从初期不影响视力到完全看不见,是一个过程。但是每个人的生活环境不同,个人习惯不同,有些人也会病情突然加重,量变引起质变,直接飞跃到重期,所以白内障患者要引起重视,等不了!
专家建议,当视力低于0.7以下的患者,不宜开车。
糖尿病、长期腹泻、癫痫、关节炎和红斑狼疮等疾病,都跟白内障有关系,其中糖尿病与白内障的关系最为密切。
糖尿病引发的白内障称为糖尿病白内障,也叫代谢性白内障,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后推算,我国现今大约有多万白内障患者待手术治疗,而其中很大比例的患者都患有糖尿病
此外,治疗一些慢性病时,服用的药物也有可能对眼睛造成伤害,如果在治疗其他疾病时,感到眼睛不适或出现症状,要及时与医生沟通。
白内障的发展恶化程度是不可控制的,一旦开始白内障的患者,无论发展的多慢,最终都会导致白内障越来越严重。
1.先天性白内障
又叫发育性白内障,多在出生前后即已存在,多为静止型,可伴有遗传性疾病,有内生性与外生性两类,内生性者与胎儿发育障碍有关,外生性者是母体或胎儿的全身病变对晶状体造成损害所致,先天性白内障分为前极白内障,后极白内障,绕核性白内障及全白内障。
2.后天性白内障
出生后因全身疾病或局部眼病,营养代谢异常,中毒,变性及外伤等原因所致的晶状体混浊,分为6种:
①老年性白内障,最常见,又叫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多见于40岁以上,且随年龄增长而增多,与多因素相关,如老年人代谢缓慢发生退行性病变有关,也有人认为与日光长期照射,内分泌紊乱,代谢障碍等因素有关,根据初发混浊的位置可分为核性与皮质性两大类。
②并发性白内障(并发于其他眼病)
③外伤性白内障
④代谢性白内障
⑤放射性白内障
⑥药物及中毒性白内障
临床表现单或双侧性,两眼发病可有先后,视力进行性减退,由于晶体皮质混浊导致晶状体不同部位屈光力不同,可有眩光感,或单眼复视,近视度数增加,临床上将老年性白内障分为皮质性、核性和囊下三种类型。
1.皮质性白内障
以晶体皮质灰白色混浊为主要特征,其发展过程可分为四期:初发期,未成熟期,成熟期,过熟期。
2.核性白内障
晶体混浊从晶状体中心部位即胚胎核位置开始出现密度增加,逐渐加重并缓慢向周围扩展,早期呈淡黄色,随着混浊加重,色泽渐加深如深黄色,深棕黄色,核的密度增大,屈光指数增加,病人常诉说老视减轻或近视增加,早期周边部皮质仍为透明,因此,在黑暗处瞳孔散大视力增进,而在强光下瞳孔缩小视力反而减退,故一般不等待皮质完全混浊即行手术。
3.后囊下白内障
混浊位于晶状体的囊膜下皮质,如果位于视轴区,早期即影响视力。
预后
掌握手术适应证、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减少手术中和术后并发症的患者,预后好,病人经抗炎治疗恢复正常的视觉功能。避免剧烈远动,尤其注意避免眼部及眼周围头部的碰撞伤。术后3个月后,有些患者需要做验光检查,有残留的屈光不正,需要配镜矫正。
白内障在初期的时候很多人都感受不到,但是在不同时期,患者会出现不同的感觉,例如对比度下降、色觉异常、散光、单眼复视、视力急剧下降等症状。
对比度下降:反差变小,颜色不清晰,发乌。黄色与蓝色不那么鲜艳了。
色觉异常:白内障晶状体老化后越来越发黄,导致色觉异常
散光:对光线的折射造成屈光的改变。
单眼复视:一个眼睛看东西出现重影
白内障发展到晶状体核浑浊硬化,会使屈光折射率增加,进入眼内光线的聚焦点前移,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老花眼的程度,但是同时也说明白内障的病情正在加重。
生活中常用的浴霸和取暖灯正确使用不会对健康造成影响,但是因其会产生较多的红外线,在使用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尤其是儿童,不要长时间直视光源,以免对视力产生损害。
白内障手术现在已经非常先进,能把切口做到1.8毫米的宽度,手术时将混浊的晶状体核排出,吸出皮质,但留下晶状体后囊。后囊膜被保留,可同时植入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可立即恢复视力功能。
饮食建议:
1多吃胡萝卜、薯类、绿叶蔬菜及动物肝脏,以获得足够的维生素A,另外还要保证维生素C的摄入量。2、多吃豆类、谷类、酵母发酵品、动物内脏、瘦肉,以获得足够的B族维生素。3、多吃鱼、虾、奶、蛋以补充维生素E、锌等。
4、经常出去散步,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使心情愉快。
期间可以滴一些眼药水来进行治疗,比如莎普爱思滴眼液对白内障的疗效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