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来临之际,告诉大家白内障手术有哪些常
2017-6-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与除夕、清明节、中元节三节统称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老年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眼科疾病中最为常见的就是白内障,而老年白内障患者均需要手术治疗才能恢复光明,可是如今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对白内障手术存在一定的误区,以至错过最佳手术时机,降低了术后视觉质量甚至造成了失明的严重后果。
趁着九九重阳敬老节来临之际,我们来像大家谈谈常见的一些白内障手术的误区吧,希望能对有意向做白内障手术的老人们或家中有老人的年轻朋友们有一定的帮助。
人的眼睛里有一个结构叫晶状体,它是人体眼内一个完全透明的、凸形状的组织,它把来自外界经角膜和瞳孔进入的光线,集聚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
白内障是指:晶状体混浊。严格的说,老年人都有白内障,只是每个人的白内障程度,发展速度不同而已。因此,白内障的发病率较高。
误区一:手术得等到白内障成熟之后才能做过去的老年性白内障手术,采用白内障囊外摘出术或白内障囊内摘除术,要求在白内障成熟期或近成熟期为宜。太早的话会给手术带来不便。而且受过去大部分患者的经济条件和生活水平限制,往往患者等到几乎看不见,才要求进行手术治疗。目前主要采用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在显微镜下操作,较以前的白内障手术方式而言,切口小,效率高,手术安全,效果更好。而成熟的白内障会增加手术难度,影响手术效果,所以通常医生不建议患者拖到白内障成熟以后再手术。及时手术可以提前改善视力和生活水平。目前认为白内障发展到一定程度,影响视力和生活水平,排除相应禁忌后,即可进行手术。
误区二:天气炎热手术影响术后恢复效果
很多患者担心天热容易出汗,影响手术效果,其实完全没有必要。目前,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创伤小、时间短(通常只需十几分钟)、恢复快等特点。一般患者在术后第二天就会提高视力。手术切口很小(约2-3mm),一般不需要缝合,术后恢复较快。通常手术感染危险很低(约千分之一),而且现在的卫生条件较以前要好很多,只要遵循医嘱按时点眼药水,这种风险是完全可控的,没有必要因此而选择手术季节。
误区三:只有一只眼睛白内障,可以不用做手术
白内障一般双眼先后发病,一眼白内障成熟失明后,另一眼也会在一定时间内因白内障混浊发展而严重影响视力。所以,对一眼白内障成熟已失明,另一眼还有一点视力的病人也应及时进行手术,否则等双眼都失明后再手术,将会大大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误区四:手术时换什么样的人工晶体效果都一样
白内障手术要先摘除混浊的晶状体,然后植入人工晶体,所以植入一枚合适度数、品质优良的人工晶体,对术后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工晶体必须具备:材料稳定性好,无致癌作用,生物相容性好,不引起凝血,无膨胀性,无过敏及变态反应,光学性能好,在眼内长期放置而不改变屈光力。
采用的人工晶体不同,手术费用差异也很大,并且会使术后效果也不一样。一些新材料、新设计的晶体可以改善患者术后的视觉质量,如非球面晶体、散光晶体、多焦晶体、蓝光滤过晶体、肝素处理晶体等新型人工晶体的问世,在提高患者视力的同时还可以具有其他不同的功用,让白内障患者有了更多的选择。
误区五:年纪过大做手术一定很危险
很多病人和家属担心年纪过大做手术很危险,甚至因此放弃治疗,这也是一种误解。目前白内障手术耗时短(通常十几分钟即可),术中无明显疼痛。在进行手术前,医生通常要给病人做全身检查以排除手术禁忌症。同时也要进行眼部检查包括视力及视功能检查、眼压检查、视网膜功能检查、角膜曲率检查等。在全身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药物控制的情况下,手术是非常安全的。
而许多朋友表示,听闻很多老人们做完白内障手术依然存在看不清楚的状况,那么这是为什么呢?其实主要归结于以下几点:
原因一:眼睛本身的病变
我们常把人的眼睛比着一部照相机,晶状体就像照相机的镜头,眼底的视网膜相当于感光胶片。白内障手术仅仅是更换照相机的镜头,而图像的好坏还依赖于感光胶片即眼底的好坏。如果手术前存在着严重的眼底疾病,白内障手术再成功,也不一定能提高视力,这是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一般地说,手术前医生要对患者进行红绿色觉、光定位、B超、视觉电生理等项目的检查,由于白内障本身的病变,也影响了医生对青光眼、黄斑变性等其他眼病的观察和诊断。此外,如果角膜(俗称黑眼珠)有营养不良或角膜变性等病变,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白内障术后的视力。
原因二:后发性白内障
有些老年病人术后视力很好,过了几个月或几年后,视力又下降了,他们误认为又长出白内障了。实际上,手术后白内障是不可能再长出来的。但有一种情况,医学上称为后发性白内障(简称后发障),可使病人术后视力下降。这是因为医生手术时,为了不破坏眼睛的正常生理结构,也为了能更好地置入人工晶状体,术中保留了一层薄膜(即晶状体后囊膜)起支撑作用。在术后一段时间内,约30%的老年白内障病人的这层薄膜会逐渐变混浊,从而影响视力。这个问题处理起来也很简单,医生可用激光将后囊膜打一个小洞,仅花上1分钟的时间,眼睛马上就会变亮。
原因三:老花或近视
正常人的晶状体有自动调节功能,使我们既可以看远物,也可以看近物。而白内障术后的人工晶状体度数固定,看远物或看近物不能兼顾,要么能看近不能看远,要么能看远不能看近。为了达到较好的视力,病人一般可在术后3个医院配镜。汉阳爱尔在重阳来临之际,针对中老年朋友会推出“孝心卡”,百行孝为先,来为父母的眼健康送上您的关怀吧。(具体活动内容详询白癜风的早期症状中科白癜风医院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