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角膜迁延不愈疑难病例分析四个医

2021-12-4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安卓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liangssw.com/bozhu/12543.html
如果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那么角膜则是眼睛的窗户。小小角膜,1cm见方,病有百余种,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也。角膜病的鉴别和诊断,一直是眼科界的大难题,非有丰富的经验、扎实的基础,难以诊治好角膜病。今天分享一例最近诊治的角膜病病例,看完之后,您也许对角膜病的复杂性也会有所了解。经常有同行请我会诊一些复杂的角膜病患者。今年初,有一位眼科好友请我帮忙看一下一个小女孩的眼睛,角膜病反反复复三年了,看了四家大型眼科机构,找了八个医生,可病情一直没有好,视力下降到失明,疼痛、流泪不止,需要长期戴绷带镜减轻症状,要不然睁眼都困难。小女孩是外省的,过年前约好了过完年就来找我看,但由于正好碰到疫情,一拖就拖到5月份才从外地赶到医院找我诊治。小女孩父亲早晨出发,开了四五个小时车才来到厦门大学医学中心(医院)眼科找到我。小女孩大约11岁,长得非常秀气,戴一副眼镜。透过眼镜,我第一眼就注意到她的右眼,眼睛有点充血,向外斜,角膜灰白色混浊。向她父亲询问小女孩病史,小孩父亲拿出一个塑料袋,里面装了厚厚一叠破旧的门诊病历以及各种眼药水。小孩父亲说,从年11月小女孩右眼发病,基本每1-2医院看一次眼睛,从无间断,至今已看了40余次,医院,8个眼科医生,但效果都不怎么好,右眼视力持续下降,现在连眼前的手指都看不清了,眼睛也慢慢向外歪了,平时一直眼红、疼痛、流泪,必须戴角膜缘带镜才能睁开眼睛。从小孩的父亲眼神里可以看到深深的担忧,也可以感受到一丝期望。这么长的病史,这么复杂而严重的眼病,又是小孩子,我心里也沉甸甸的,我能帮她看好眼睛、解除她的痛苦吗?一、病情病史,迁延反复听完小女孩父亲的讲述,仔细看完一大摞以前的门诊病历,小女孩的病史大致如下(非专业人士略看):

年11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右眼出现红痛不适,略有异物感,视力无明显下降,医院。医院检查示:右眼视力0.4,左眼视力0.5,眼睑无异常,结膜充血,角膜颞上方周边可见灰白色病灶,伴有新生血管侵入,角膜中央透明,前房、晶体、玻璃体及眼底未见明显异常。左眼未见明显异常。眼压:右7mmHg,左眼9mmHg。验光配镜:右眼+1.0DS=0.3,左眼+1.75DS/-2.75DCx5=0.7。无外伤史,无既往类似病史。无耳前淋巴结肿大。身体无其它特殊疾病。当时诊断:右眼角膜炎,双眼屈光不正。当时处理:1、左氧氟沙星眼液点右眼q2h;2、双氯芬酸钠眼液点右眼qid;3、更昔洛韦眼膏点右眼qid;4、贝复舒眼液点右眼qid。患者按嘱点眼药水,每周复查,但右眼症状时好时坏,未完全恢复。角膜颞上方灰白色浸润逐渐向深层及角膜中央发展,至年2月右眼瞳孔区出现斑片状浸润,视力下降至0.2,当地医生加用0.02%氟甲松龙眼液点眼,qid,其余眼药水仍坚持使用。为减轻眼睛刺痛症状,予右眼配戴绷带眼镜。之后右眼长期配戴绷带眼镜,角膜中央混浊,溃疡形成,中央区变薄,角膜周边大量新生血管侵入角膜,年1月视力持续下降至指数/眼前。年2月曾因右眼上睑霰粒肿行霰粒肿切除术。之后更换多名眼科医生诊治,停用贝复舒眼液、更昔洛韦眼膏,改用依美斯汀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干扰素眼液、小牛血去蛋白眼用凝胶、维生素A棕榈酸脂眼用凝胶等,于年5月视力恢复至0.2,但之后又恢复初期的抗病毒、生长因子眼药促进愈合及激素抗炎的用药方案,右眼视力继续下降至0.1。

年8月,11月,患者曾两次前往广州知名眼科机构诊治,考虑病毒性角膜炎,第一次予更昔洛眼膏(丽科明)、干扰素、0.02%氟美童点眼治疗(第二次氟美童改为氯替沷若眼液及爱丽点眼),停用绷带镜,当时曾建议转该中心角膜病专科诊治,因故未前往。右眼视力略有改善,提高至0.15。后就诊于另一家当地眼科医疗机构,继续按抗病毒(丽科明)、促进愈合(贝复舒)、抗炎(普拉洛芬)等眼药治疗,右眼视力再次下降,今年上半年因为疫情,往医院看病受限,年5月右眼视力下降至指数/眼前,继续予配戴角膜接触镜,并行右眼霰粒肿手术。

看完患者的病历,我对小女孩的眼睛进行了检查,检查显示:

右眼视力指数/眼前,睫状充血明显,角膜度大量新生血管侵入角膜,血管位于角膜上皮下层,角膜中央溃疡、变薄,溃疡直径约3mm,溃疡表面干净,无分泌物附着,溃疡周边浸润,水肿,灰白色混浊,荧光素染色溃疡区着染,其余角膜上皮点片状着染。角膜中央区可见数粒羊脂状KP,房水尚清,瞳孔圆,直径约3mm。左眼检查上睑皮下可触及小绿豆大包块,表面光滑,不可推动,相应睑结膜面暗紫色充血。33cm角膜映光试验,右眼外斜约20度,右眼为主斜眼,交替遮盖试验,眼球运动由外至内。双眼各向运动无障碍。上情况如下图:

图1睫状充血,大量新生血管度侵入角膜,角膜上皮粗糙,角膜中央溶解性溃疡,变薄1/2,溃疡表面无异常分泌物,溃疡后羊脂状KP

图2放大可清晰看见角膜新生血管,溃疡表面干净,局部水肿、浸润、混浊

图3角膜荧光素染色检查,溃疡区荧光着染,其余角膜区散在点片状着染

图4角膜OCT检查示,溃疡区上皮缺损,基质溶解变薄,厚度um,溃疡后大型KP

二、乾坤挪移,扑朔迷离根据小女孩的病史和检查结果,小女孩患的是什么病呢?为什么3年治不好而逐渐加重呢?由于没有小女孩在当地初次就诊的角膜照片,病历对当时角膜病情的描述也很粗略,疾病诊断的最主要最直接依据已无法获得,经过三年的用药和治疗,角膜病的临床表现已受到药物的严重干扰,脱离了原发病的本来面目,要做出准确诊断变得十分困难。比如本病最初的炎症发生在角膜缘处,但现在主要表现在角膜中央,已是乾坤大挪移了。但是,只要对各种角膜病的发病机制和演变有深刻的理解,通过现有的蛛丝马迹,抽丝剥茧,还原疾病的来本面目,做出正的诊断,也不是没有可能的。病情主要特点:1、病史漫长达3年;2、病程迁延持续,中间几乎没有缓解期;3、角膜无菌性溃疡、浸润;4、角膜新生血管;5、长期使用抗病毒眼药、抗炎眼药及促进上皮愈合眼药,效果差。如果用一句话来总结这个病例的整个过程,大概是这样:角膜发生了用药物难以控制的炎症,长期的炎症导致角膜溃疡及新生血管形成。这是人体最常见的病理现象,很多疾病的病理过程都是如此,没有特异性,不能给我们诊断提供有价值的帮助。漫长的病史,复杂的用药,没有初始的角膜病照片,要做出诊断,确实十分困难,一切都是那么扑朔迷离。三、抽丝剥茧,追本溯原我们回到疾病最初的表现,根据病历描述,疾病最初表现是:角膜颞上方角膜缘处灰白色病灶,有新生血管侵入。疾病早期符合这种表现的角膜病可能有十来种,而后期可能呈现这种迁延的角膜病至少有四种:1、单疱病毒性角膜炎;2、疱性角结膜炎;3、金葡菌性边缘性角膜炎;4、Terrien角膜边缘变性。比较常见的角膜缘病变(如下图),这是6种不同的角膜缘疾病,分别是真菌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溃疡、金葡菌性边缘性角膜炎、Terrien角膜边缘变性、病毒性角膜炎、泡性角结膜炎,这些疾病,临床症状大同小异,角膜表现的体征也是差在毫厘之间,既使在初发期对其诊断也十分困难,何况已经过三年的复杂治疗,疾病已发生了巨大变化,脱离了疾病的本来面目。

细菌性或真菌性角膜炎大多呈急性过程,感染控制住炎症就消退、溃疡就愈合好了,控制不住就穿孔了,很少会三年不愈,这种可能性很小。另外,根据发病初期灰白色病灶已有新生血管侵入,其余部位角膜透明无水肿等,也基本可以排除细菌或真菌感染。病毒性角膜炎可以呈现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慢性过程,长期炎症比较容易导致新生血管侵入。外院当初判断为病毒性角膜炎,从表现上来看是成立的,但结合治疗过程以及现有临床表现倒推来看,还存在疑问:1、病毒性角膜炎病史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而不是迁延不愈,所谓反复发作,就是缓解与发作交替出现,大部分时间角膜炎是处于无明显炎症和症状的缓解期,只有当抵抗力下降时(往往并发感冒)发作,因此绝大部分病例是一年发作一到两次,而不是全年炎症,特别在是外院按病毒性角膜炎抗病毒治疗的情况下,更不可能表现为三年不休的炎症;2、外院予局部抗病毒治疗效果差,甚至持续加重,如果能按HSK治疗规范给予口服抗病毒药物治疗更具有验证意义!3、病毒性角膜炎有三型,上皮型、基质型、内皮型,反复发作的多为基质型,基质型的炎症位于基质,因此其诱发的角膜新生血管为基质型血管,由睫状血管丛而来,而这位小女孩的角膜新生血管比较表浅,为上皮下新生血管,从结膜上皮而来,表明炎症来自于表层。综上三个理由,病毒性角膜炎的诊断存疑。

那么有没有比病毒性膜炎更符合小女孩病史、临床表现及病理机理的诊断呢?在与患者父亲沟通中,我注意到,他曾询问过我小孩两眼反复长霰粒肿(或麦粒肿)有没有好办法,这句看似与病情无关的不经意询问,是一条有价值的线索。我们知道,金葡菌性边缘性角膜炎是与睑缘疾病密切相关的角膜炎,睑缘睑板腺金葡菌感染后,细菌蛋白会诱发相应部位角膜缘的自身免疫性炎症,是为金葡菌性边缘性角膜炎(如以上幻灯片第三图)!这种炎症多位于角膜缘2、4、8、10点钟位,早期于角膜缘处出现灰白色炎症浸润,一般与角膜缘有透明间隔,并刺激附近角膜缘新生血管侵入。小女孩有霰粒肿反复发作的病史,表明睑板腺开口处存在感染性炎症的可能,最早表现为颞上方(可能是10点钟位)角膜边缘的浸润,并有新生血管侵入,这点是符合的。金葡菌性边缘性角膜炎的主要治疗是在抗生素眼液点眼的同时,予糖皮质激素点眼控制炎症,症状会很快缓解并愈合。小女孩在早期治疗方案中,并没有抗生素眼液,也没有激素,因此如果是金葡菌性边缘性角膜炎,病情得不到控制而出现迁延,与小女孩的情况是符合的。

但是,如果是金葡菌性边缘性角膜炎,患者在发病大约半年后有使用低浓度氟米龙(0.02%),为什么效果也不明显呢?推测的原因可能是,金葡菌性角膜炎如果早期没有及时控制,会导致炎症不退,诱发大量新生血管侵入角膜,加重炎症反应,而低浓度低频次的激素难以控制住增大了的炎症。当然,炎症和病情在使用激素后仍持续发展,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稍后再述。

除了金葡菌性角膜炎,还有一种疾病与金葡菌性角膜炎非常相似,叫泡性角结膜炎,这也是一种起于角膜缘的病变,最早表现为角膜缘结膜呈泡性隆起,局部结膜充血(如下图1),如果炎症得不到控制,新生血管持续向角膜中央延伸,呈舌状或束状,也叫束状角膜炎(如下图2),如果仍得不到有效治疗或炎症持续刺激,则可能导致血管头部的角膜溃疡(如下图3)。

图1泡性角结膜炎初发期

图2泡性角结膜炎中期,炎症血管持续向角膜中央蔓延

图3泡性角结膜炎晚期,炎症持续发展,角膜中央溃疡形成,基质变薄溶解,最终可穿孔!(这也是一位小女孩,外院当病毒性角膜炎治疗多年不愈,角膜接近穿孔,经人推荐找到我后,用药10余天就好了,如下图。)

图3病例经治疗后炎症血管消退,溃疡愈合,视力大部分恢复。

泡性角结膜炎是与结核杆菌蛋白相关的自身免疫性角结膜病变,治疗以糖皮质激素为主,基本上是药到病除的效果,如果合并有角膜溃疡,激素使用上则要比较小心。小女孩的病情病史与上图那位泡性角结膜炎小女孩病例非常相似,不排除是泡性角结膜炎的可能,但小孩子按国家计划免疫接种卡芥苗且无患结核的临床表现。从病因角度看,小女孩有霰粒肿反复发作的病史而无结核病史,金葡菌性边缘性角膜炎可能性更大些。但不管是这两种疾病的那一种,如果未及时控制炎症,都可能变成现在这种结局。好在这两种疾病的治疗原则相似,即使分不清,都可以按同样的方法而治愈。至于Terrien角膜边缘变性,可能性更小,一般该病很少发生于小孩,另一方面该病是角膜缘变性性疾病,炎症轻微,角膜边缘处出现变薄。回到刚才的问题,那就是小女孩有病程中有使用激素,为什么病情未缓解的问题,原因可能有三:一是用药目的问题。由于外院诊断一直认为是病毒性角膜炎,因此,使用激素的目的是辅助性的,低浓度低频次短期使用。而泡性角结膜炎或金葡菌性角膜炎,激素是主要治疗,使用浓度、频次和时长都有严格要求,因此小女孩使用激素效果不明显。不明显不代表没有效果,小女孩使用激素后,症状是有所缓解的,特别是去广州诊治给予氯替泼若后,视力有明显的提高,症状也有所减轻,但由于诊断上仍认定是病毒性角膜炎,在症状缓解后立即停用了激素,而继续使用抗病毒、促愈合等可能无效的药物,没有最终治愈也在预期之中;二是药物毒性问题。药物毒性掩盖了激素微弱的治疗作用。绝大多数眼药水是含有防腐剂的,眼药水使用半个月以上就可能发生防腐剂相关的药物毒性角结膜炎,必须引起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epw.com/jbzz/1200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