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隙灯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018-5-18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次01
裂隙灯显微镜的作用
1)清楚地观察眼睑、结膜、巩膜、角膜、前房、虹膜、瞳孔晶状体及玻璃体前1/3等眼前段组织的病变情况;
2)配以附件,如:平凹前置镜、眼底捡查用接触镜、三面镜和前房角镜等,可对眼底、前房角等部位精细检查。
02
基本步骤
1)开关;
2)调屈光;
3)调瞳距;
4)调位置至像最清晰;
5)调裂隙。
03
使用前仪器的调整和准备
1)被检者:坐位舒适,头部固定于颌托和额靠上,通过调节台面高度、头架上下调节和调节仪器高度,使裂隙像上下位置适中。注意:调整后被检眼外毗部与头架侧方的刻线记号“一”对齐;
通过操纵手柄和操纵杆调整仪器的左右和前后位置,以保证裂隙像位置正确且可清晰观察。注意:操纵手柄为粗调焦用,操纵扦为精细调焦用,它可以使裂隙像清晰地出现在患眼需要观察的不同深浅的部位。调节时应先祖调焦,再细调焦;转动手轮,可改变裂隙宽窄:
改变裂隙照明系统和双目立体显微镜系统的夹角,也可用此手轮作拉手;
裂隙长短用转动光圈进行调节;旋紧螺钉可固定裂腺照明系统和双目立体显微镜系统;注视灯可左右旋o,并可上下、远近自由选用,需要时令患眼注视目标方向,
检查前应考虑是否用散瞳药,因为检查前房和虹膜,在散瞳后不便观察,而检查晶状体,玻璃体和眼底则必须散瞳。
04
主要的检查方法
裂隙灯显微镜有多种使用方法,加上必要的附件,使用范围更可扩展。
裂隙灯显微镜应在暗室中使用。在使用时,一般使照明光线来自颞侧,与显微镜成40o夹角。在照射不同部位和深度的结构时,如前房角、玻璃体或眼底等,则需要改变夹角,有时也可使患者转动眼球协助之。常使被检者注视视标,或嘱其注视显微镜,但不应使患者向光线注视。
在检查时,检查者两肘固定在检查台上,左手用以调整裂隙灯的位置,右手用以调节裂隙照明系统与显微镜的共同转动把柄或显微镜的精细调节螺旋。
在必要时可用左手轻轻撑开被检眼。通常先用低倍显微镜检查,此时所见物像清晰,视野较大,当决定详查其中某部位时,再用较高倍数,使物像增大,但视野变小。
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使用方法:
(—)弥散光线照射法(diffuseillumination)
当用弥散照明法时,利用集合光线,低倍放大,可以对角膜、虹膜、晶体作全面的观察。
此法照射方式为:裂隙照明系统从较大角度斜向投射,同时将裂隙充分开大,广泛照射,加毛玻璃用低倍显微镜进行观察。
普通光线照明时,若加上毛玻璃,因光线较暗.不易观察细微病变。而用裂隙照明光,光线高度集中,因光线太强,不可持续较长时间。所以,可先加毛玻璃,然后再用集中光线,而尽量缩短集中光线照射的时间。
此种方法采用亮度高度集中的裂隙光.且利用双眼视觉同时进行检查,故检查中十分便利、舒适,易于掌握;所观察的部位形态完整、具立体感。主要用于检查结膜、巩膜、角膜、晶状体等眼前部组织的情况。例如,此法可将角膜全部、虹膜表面、晶状体表面做全面的观察,并有立体感;对角膜后弹力膜的皱稻、晶状体囊和老年人晶状体核的形态等得到完整的概念,比一般斜照法优越。在隐形眼镜验配中的应用主要有配前检查、测量配戴者角膜直径大小、戴后进行配适评估、镜片表面的质量检查等。
(二)角膜缘分光照射法(scleroticscatterillumination)
此方法利用光线通过透明组织的屈折现象以观察角膜上的不透明体。
照射方式为:将裂隙光由斜向直接照在角巩膜绿上、利用角膜的透明性,光线在角膜缘内全反射。显微镜的焦点聚于角膜处进行观察。
正常角膜。除在角巩膜缘呈现光晕及一环形阴影(由巩膜突所造成)外,角膜本身将一无所见。如果角膜某处的透明度发生障碍,则该处呈一明显的灰白色遮光体出现于显微镜视场中的角膜上。例如,角膜云翳、斑翳、角膜后壁沉淀物、细小的穿通性瘢痕、水泡血管及穿孔等均可用此法清晰地辨别。
(三)直接焦点照射法(directfocalillumination)
本法又称斜照法,为一切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法的基础,其它检查法均由它演变而成。照射方式为:裂隙照明系统取侧方位置,显微镜正面观察。本法是将光线的焦点调节到与显微镜的焦点完全一致,然后进行观察。
光线的焦点与眼接触之后,其光学效果取决于被光线通过的组织的透明度。若焦点落在不透明的组织上,如巩膜和虹膜时.则因大部分光线被反射,少部分被分散和吸收,而能得到一光亮而整齐的照射区;若焦点光线通过一透明的屈光介质,如角膜或晶状体时.则形成一灰色的光学平行六面体,此时可清楚分辨所查部位组织的病变情况,如在角膜白瘢和浸润处的灰色要比周围部分发白;又如晶状体皮质内的水裂处较周围部分发黑。
此种方法还可以检查诊断结膜乳头增殖、结膜滤泡、沙眼疤痕、角膜云翳、角膜异物,晶体前囊色素、晶体混浊、前房是否有了Tyndall现象或房水闪辉阳性等症。
(四)后部反光照射法(retroillumination)
此法是借后方反射光线以检查眼的组织,对焦方法与直接焦点照明法基本相同。检查时将照明光线聚焦于被检者组织后方的不透明组织或反光面上,而显微镜的聚焦点调整在被观察的组织上。这种方法适用于检查角膜及晶状体的病变。
例如,观察角膜时,裂隙照明光从右侧照入,通过角膜聚焦于虹膜或有混浊的晶状体上,显微镜聚焦于角膜上。检查者观察前方的角膜部分,便可看到在光亮背景上出现的角膜病变。当角膜有新生血管或后沉着物等不透明组织时,就会在光亮的背景上显出不透明的点或线条。观察晶状体前部时,须将光线焦点照射在晶状体后囊上,或利用从眼底反出的光线。
此法可检查角膜后壁沉着物、角膜深层异物、角膜深层血管、角膜血管翳、晶状体的细小空泡等症,这类病症用直接焦点照明法无法明确诊断,而用此法往往易于确诊。
(五)镜面反光带照射法(zoneofspecularreflection)
此法是利用照射光线在角膜或晶状体表面所形成的表面反光区,与直接焦点照射法的平行六面体相重合,借该区光度的增强而检查该处组织。此时被照射的反光带光辉夺目,其恰似反光的镜面。操作方法如下:当裂隙照明光线自颞侧照射在角膜上时,在角膜鼻侧出现——光学六面体,颞侧出现一小的长方形极亮的反光区。这时使被捡眼稍向颞侧转动,使光学平行六面体与镜面反光带重合。二者—旦重合,检查者顿惑强光刺跟、此时检查眼恰位居于反射光线的线路上。可利用此法检查角膜表面的细微变化。当欲检查角膜内皮及后弹性膜时,将显微镜的焦点向被捡眼移动,对准角膜后面上的淡黄色的镜面反光带即可。
(六)间接照射法(indirectillumination)
此法是把光线照到组织上,借光线在组织内得分散和反射,而将被照射处附近的遮光物分辨出来。此时显微镜与裂隙照明系统不聚焦在一处,而在遮光物或恰在其旁。应用此法时,照明光路与观察光路间的夹角较大,如果上下、左右轻轻移动光线,则较固定光线照射观察更为清楚。
综上所述,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有六种基本照明方法。其中,弥散光线照射法、直接焦点照射法和后部照射法最为常用。在实际应用中,常是多种检查法合并应用。检查者在已经熟练掌握各种检查法之后,常常能变为不自觉地随时合并交叉应用而达到运用自如的地步。此外,在检查中裂隙像的长度、宽度应依具体情况而定。最大的长度一般用于横扫眼部,综观眼部病变;在检查晶状体时.可适当缩短长度,以减少眩目;配合前置镜或接触镜进行眼底或后部玻璃体检查时,长度也应适当缩短。
图解眼球运动障碍
青光眼,眼科医生应该知道的……(外文图谱)
眼科显微手术器械及基本技能
各种眼疾的验光配镜原则
视功能检查流程
综合验光仪综合检查全流程
角膜病症状体征描述及诊断名称
不同类型瞳孔异常的鉴别与诊断
新手眼科医生需要了解的人工晶体
泪器病和眼表疾病
版
权
声
明
转载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未经核实,仅供读者参考。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