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居人的一天她在解放街卖了55年的青草糊
2017-2-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5次趣事、突发事、身边事、事事有料
曝料加,有红包噢
挖掘仙居人平凡中的传奇,撰写传承中的经典。
第四期摄影指导:沈华锋图文编辑:大翔翔在仙居解放街,有这样一位卖了55年青草糊的阿婆,不管炎炎夏日还是寒冬腊月,她都坚守在这里,因为不管什么时候总有人惦记着她的青草糊。就是这样的一杯青草糊承载着我们仙居几代人的记忆,青春和情怀。
在仙居这个小小的县城,每天都发生着不一样的事。而在解放街,有这样的一个摊子:一双面箩/一张桌子/一把竹椅/一把大伞,这里不管春夏秋冬都只专注于一样东西—青草糊。你可能不知道,就是这样一个再简单不过的摊子,在这里已经整整55年了。
仙居人的一天
这个摊子的主人是一位阿婆,她每天只做一件事情:等待那些想念青草糊的客人。阿婆名叫赵小珍,今年70岁了,这个小小的摊位,她默默坚守了55年。从16岁到今年的70岁,豆蔻年华已逝,如今白发苍苍。我们可能只记得青草糊的夏天,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这杯青草糊也有冬天。
仙居人的一天
阿婆每天都会经过家门口的这条小巷去摆摊。两旁那不知名的美丽小花开了一茬又一茬,只有浸满岁月风霜的青砖墙,记录下了这么多年阿婆匆匆的脚步和身影。
仙居人的一天
午后的阳光还是有些许刺眼,她就这样一个人佝偻着身子,颤颤巍巍地摆弄着自己的摊位,动作明显没有当年那么利索了。多年的颈椎病更是让她不时要停下来休息,捶一捶酸胀的肩膀。
仙居人的一天
夏至以后,太阳毒辣,没有一丝风。阿婆顶着38度的高温,来不及擦拭额头的汗珠,马上就要迎来第一批客人,她得抓紧擦拭完桌子,这张桌子已被她反复擦洗多年,变得光亮如镜。年轻人路过这里,要一杯青草糊,三两下喝完,舒服地呼出一口气,又继续他们自己的前程,只留下匆匆的背影。
仙居人的一天
孩子跟着妈妈来了,贪婪地盯着阿婆手里搅动着的青草糊,生怕不小心被人抢了似的,接过来马上往嘴边送,妈妈在一边宠爱地说:慢点喝、慢点喝,别呛着...
仙居人的一天
学生党来了,经常是三三两两,或一群群,嘻嘻哈哈地喝完,又嘻嘻哈哈地走了。阿婆不是个特别爱笑的人,可是每当看着客人喝着自己亲手制作的青草糊,总会不经意间微微露出笑意。
仙居人的一天
面对不方便下车的客人,阿婆就会把青草糊送到他们手上,就是这样一块钱的交易,她也从不马虎。亲戚们都体恤阿婆的辛苦,就想着发展青草糊产业,可是她拒绝了,她还是喜欢这种传统的方式。每天面对形形色色的人,她都坚持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就像我们每天坚守着自己的岗位一样。
仙居人的一天
小时候妈妈带女儿来喝青草糊,长大了女儿就带妈妈来喝青草糊。女儿慢慢一口一口地喝着青草糊,静静地听着妈妈比划地讲述着曾经。
抿了一口青草糊,微眯着已经浑浊的双眼,小心地回味着这熟悉的味道,她每年都不忘来喝上几回。这杯小小的青草糊仿佛承载了太多的回忆,也许和卖青草糊的阿婆一样,这里有她无数跌宕起伏的人生。
仙居人的一天
阿婆坚守了55年的岗位,离不开背后老伴的默默支持。老伴每天来来回回送凉水,阿婆身体不是很好,相比之下,阿公身体要健朗很多,所以清洗干草、早起熬青草糊汁这些事,自然而然地就落在了阿公的身上,汤汁要重复熬制好几遍,还要冷却,一来二去就是好几天。
仙居人的一天
夏日的夜晚,客人会比较多,家里的亲戚们就会过来帮忙。倒水、收钱、递给客人。晚上的摊位只有一盏不太亮的灯,在微弱的灯光下,她的满头银发被映得发亮。我很难想象在寒风刺骨的日子里,她是怎么坚持下来的。
仙居人的一天
9点半已过,这条街上的人已经渐渐散去,阿婆收拾好自己的摊位,把东西都放进一双面箩,挑起扁担就可以回家了。说起最初为什么选择卖青草糊,只是单纯地因为生活所迫,阿婆的手艺传自于她的母亲,没想到这一卖就是整整55年。
仙居人的一天
还是这条小巷,现在已经一片漆黑了,只有远处家门口的一盏灯。刚下过雨的路面特别潮湿,此刻的石子路很容易打滑。我静静地凝望着阿婆的背影,我想曾经的她应该更加健朗,如今我都能感觉到她担着面箩都有一点点吃力,然而要知道这么多年她都是一个人走完这条巷子的。
仙居人的一天
就这样春夏秋冬,就这样人来人往,就这样世事变迁。而这里,还是曾经的一双面箩,还是曾经的桌子,还是曾经的竹椅,还是曾经的味道。这份属于仙居人的情怀,喝过这杯青草糊的人才会懂。
仙居人的一天
编后感:
人的一生会遇到很多事
但值得坚持的也许就这么一两件
但愿每个人都有一件或两件你愿意坚守一辈子的事
——献给所有的仙居人
PS:“仙居人的一天”是仙居微生活推出的新栏目,旨在讲述仙居平凡的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现在向全仙居征集稿件,也欢迎大家勇跃推荐身边的人!联系
------------------品牌推广------------------
广告宣传活动策划
热点曝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