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能拖到熟透了再手术吗医生怕膨

2025/2/26 来源:本站原创 浏览次数: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其主要症状为眼内晶状体逐渐变得混浊,导致视力下降,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全球有超过一亿白内障患者,其中我国的患者数量位居致盲原因之首。这种病状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中更为普遍,患病率高达60%以上,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这一比例还在不断上升。

在医疗资源和技术受限的过去,许多患者及医生选择在白内障“熟透”后,即视力严重下降后再进行手术。这主要是因为20世纪初,白内障手术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手术工具和设备相对原始。

那时,主要的手术方法是外摘法,需要通过较大的切口摘除混浊晶状体,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常见的并发症包括感染和出血,对外科医生的技能要求极高。

而且,由于手术切口大,手术本身较为粗犷,患者的术后恢复期通常较长。术后需要长时间佩戴厚重的矫正眼镜来帮助聚焦,因为那时还没有可植入的人工晶体来替代被摘除的晶状体。这种恢复过程不仅对患者的身体造成较大的负担,而且极大地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当时,由于医疗技术和设施的限制,能够安全进行白内障手术的医疗资源十分有限。此外,医疗设备的缺乏和医疗人员的培训不足也是普遍问题。

因此,在资源有限的背景下,医生们通常会建议只有在晶状体完全“熟透”——即混浊到严重影响视力的程度时,才进行手术。这样做主要是为了优先治疗那些症状最为严重的患者,同时尽量减少手术次数,以应对资源紧张的状况。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白内障手术,如超声乳化手术,已经变得非常安全和有效。通过这项技术,医生只需要在眼睛上做一个极小的切口(通常在2-3毫米范围内),利用超声波能量碎化晶状体,然后将其吸出。

此后,通过同一切口植入一枚折叠式人工晶体,这种晶体能够替代原有的晶状体,恢复患者的视力。这种手术方法的创伤小,恢复快,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风险。这使得即使是早期或中期的白内障患者,也能安全地接受手术,避免视力进一步恶化。

尽管医疗技术已经取得了飞跃性的进步,许多人仍然持有白内障需要“熟透”后才能手术的错误观念。在当代社会,白内障千万不能能拖到“熟透了”再治疗,这不仅是因为医疗技术的发展,而且还因为白内障晚期,可能导致青光眼的发展。

白内障发展过程中,尤其是晚期,晶状体逐渐混浊并可能发生膨胀。这种膨胀的晶体体积增加会对眼内的结构产生物理压力。

特别是,晶体膨胀会推动虹膜向前移动,这种位移对眼内的微妙结构影响显著。虹膜前移会导致眼前房角(即虹膜与角膜交界处的角度)变窄。

前房角是房水从眼前房流向眼后房的关键通道,这一区域也是房水流出的主要路径之一。房水是一种清澈的液体,由睫状体产生,其主要功能是提供营养并维持眼球的形状和内部压力。

当前房角变窄,房水的流动受到限制,不能顺畅流出,结果就是房水积聚引起眼内压增高。长期的高眼压是导致视神经损伤和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这种状况称为青光眼。

所以,及时的白内障手术不仅可以恢复视力,还可以防止由于眼内压过高而引发的青光眼。那么,白内障患者易发生青光眼有哪些特征呢?

剩余45%未读最低0.32元/天订阅作者,解锁全文

转载请注明:
http://www.sqepw.com/jbyf/145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医院地址: 健康热线: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 2014-2024
    今天是: